语言就像一个人的标签,说话有分寸的人,是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会与他人共情。在对方难过低落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赞美。一个人说话的方式里,藏着他做人的态度与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想一下,哪些话说出来会令对方不开心,而哪些话说出来才是恰当的。一个心有善念的人,说话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尊重别人。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有的人喜欢揭人短来当谈资,有的人喜欢嘲笑别人以引发话题。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不了解别人背后生活的真相,那便要懂得管住嘴,不去追问,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教养,保持一份适时的沉默,耐心地倾听,往往更有治愈伤口的疗效。没有谁愿意与缺乏说话分寸的人聊天,明知对方出口成祸还与之交谈,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选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随意评判别人的生活。与人交往中,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都舒服的处世智慧。人生在世,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善良,理性开口,适时沉默,把握做人的尺寸。沟通中想要说服他人,态度可以坚定,语言不必强硬。留面子给别人,也是留体面给自己。
人际交往中,有的人能左右逢源,有的人却四处碰壁。这主要是说话的分寸起着关键作用。会说话的人,懂得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人感到愉悦。而不会说话的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得罪他人,让人敬而远之。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与困难。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说话的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智者懂得用乐观,积极的话语激励自己与他人。而愚者则往往在困境中抱怨指责,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负能量。
不同人的说话,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说,又会有不同的效果,语言是心灵的窗子。在与人交往时,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些事是不能许诺的。那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是不能许诺的,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是不能不能答应的,因为,这不但难以做到,还有损于你的形象。一个人的言语若如冰刀利箭般射向别人,肆虐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即便是关心,身边的人也很难感受到温情。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明真相,却言之凿凿评论他人。做人,不要轻易评论他人,遇事多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仅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善良。一个人的嘴巴就是一个人的心灵门户。内心柔软,温和善良的人,说话是不忍心冷言恶语的。良言和恶语,救赎或是伤害,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心地善良,说话柔软的人,心里时时装着别人。
有修养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唾沫去丈量他人的生活。内心善良的人,并不是他说话多有技巧,而是会设身处地地照顾他人的感受,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既管住了自己的嘴,又给对方留有体面,是人生阅历和涵养的体现。多说话不代表有才智,寡言少语,不见得处处受欢迎。夸夸其谈,反而容易让人心生反感。
有些人害怕被别人排挤,没有坚持好初心,选择了随波逐流。有些人急功近利,埋没了自己的良心,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到最后,输的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忘记了,能把握好生活的分寸,守好自己的心,才能真正守好自己的人生。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口若悬河,却让人敬而远之。有的人沉默寡言,却让人信赖有加。
每个人都有很多过去的事情,或者伤心,或者高兴。但一切都过去了,就不要总翻出来,自己的过去和别人无关,把过去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就好。生活中总有许多如祥林嫂一般的人,遭受的不幸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最终让人避而不及。每一个人的人生注定单枪匹马。当将自己的往事抱怨得多了,就难免会陷入一种自怜自哀的境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好一件事,其实我们只不过是在自我设限罢了。
人人都有一些深藏内心的秘密,一些相对沉重的往事,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只顾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揭别人的伤疤,是对他人的残忍。很多时候,不追问,就是一种为人有分寸的高贵善良。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没有扔石头的权力。不了解的事不胡说,不确定的事不瞎说,没结果的事不乱说。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加平静,变得积极阳光,也是让自己以后,做一个有福之人。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才能在分寸间求得人生的高度。说话有分寸,是说话能点到为止,既提醒了别人,又不会让对方下不来台。语言是有情绪的,有温度的,不管是对于陌生人还是对亲近的人,说话掌握好分寸都很重要。说话有分寸,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修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