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成都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大年初九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也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成为最闪耀的明星。
这支“成都造”团队如何在12年间成长起来?又获得了哪些“成都造”的支持?
为草堂拍过宣传片
2013年,由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创新孵化平台之一、成都市科技局支持建设的孵化载体——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里,来了一支初来乍到的创业团队,老板加员工寥寥几人。这支藉藉无名的创业团队,名叫“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缘于一次企业交流的机会,早在2010年结识了饺子和刘文章,当时就觉得他们对动画作品非常投入和执着。”提起当时“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入驻孵化基地时的场景,基地负责人金泓宇至今记忆犹新,“在基地牵线搭桥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顺利承接了包括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
金泓宇还透露了一个小“彩蛋”,成都创业者熟知的“科创通”小诸葛形象以及宣传动画,正是出自导演“饺子”之手。
团队扎实的技术与创意功底,加上数媒基地的持续创业扶持,“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入孵之后,在短时间里,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期间,成都饺克力动画设计工作室为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杜甫草堂等策划创作了宣传片,完成了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三国人物动画设计制作……
金泓宇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们刚来数媒基地时,只有饺子和刘文章两三人,使用3楼比较小的孵化场地,后来团队发展越来越快,扩充到10余人,搬到了5楼更大的创业空间。”
饺子为成都科创通创作的小诸葛形象
众人拾柴火焰高
成都多家公司参与“托举”《哪吒2》
用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成都一直很努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从故事构思到动画制作,都扎根于成都。而影片中的特效、配音、美术制作等多个环节,也有成都本土公司深度参与。其中,包括曾参与《流浪地球》系列视效制作的墨境天合,以及成都画心科技、成都千鸟文化、成都炬煋文化等优秀团队,它们在国内影视特效、美术制作等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里,运用了最先进的动画技术,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影片结合了AI辅助动画制作、物理渲染、动作捕捉等前沿科技,在光影效果、细节呈现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顶级水准。
参与影片特效制作公司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邢明礼也表示:“我们公司距离可可豆动画只有100米,这种近距离的面对面沟通,提高了创作效率,也提升了团队协作的质量。”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