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文/陈浩 王其冰)1月18日、19日,距离中国农历新年还有十来天,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东岸的唐人街已开起庙会。来自匈牙利及周边地区的数万民众相携游赏,共同欢庆中国农历蛇年。
庙会场地搭起大舞台和巨型电子屏。舞台上,来自中国的艺术表演者舞龙狮、扭秧歌、唱京剧;舞台下,年轻力壮的父亲们把幼童举过头顶,骑在肩上。人们目不转睛地观赏舞台表演,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到这些表演,了解这些既有差异又能共通的传统,真是太棒了。”带着六岁女儿观看舞狮表演的当地民众绍博·卡陶说,“我们希望女儿能体验和欣赏不同的文化。”投壶、踢毽、吹糖人、制红包、拓木刻年画、绘戏剧脸谱……摊位前人头攒动,笑语不停。
2024年12月,春节成功申遗,匈牙利唐人街庙会为此专门组织了具有非遗特色的活动,包括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河南省开封非遗代表团等来自中国的文化单位带来的艺术表演和民俗体验。
老家是河南的匈牙利唐人街集团总经理宋一楠是此次庙会活动的组织者。他说:“布达佩斯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分享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们非常喜欢舞台上的表演,我们还去吹了糖人,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拍照。”携家出游的布达佩斯居民索莫吉·彼特满面笑容地说,活灵活现的舞龙舞狮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民俗项目的互动体验也十分有吸引力,“这个节日是文化和乐趣的完美结合,这是布达佩斯所需要的更多的元素”。
庙会美食区也是人气爆满,汤圆、春卷、饺子、煎饼馃子等中国小吃的香味把人们引到露天餐桌前。
“我刚刚看了舞台表演,感觉十分精彩。我还尝了饺子等中国美食。”来自罗马尼亚的平面设计师塞盖迪·凡妮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汉服,并且从中国网购了一套……穿上感觉非常好看。”
据主办方统计,此次为期两天的唐人街新春庙会共吸引约4万人参与。自2023年创办以来,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并且迅速“嵌入”当地社会生活,成为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在宋一楠看来,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庙会的火爆与唐人街因地制宜办庙会以及当地华社和旅匈各界的支持分不开。
唐人街每年夏季的夜市大排档,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2年。每年夏天营业四个多月,大量当地民众慕名前来,为唐人街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自2023年兔年春节以来,唐人街因地制宜,借鉴国内的“庙会”形式,把夏季大排档的帐篷改为文化互动体验区;让档口在冬季重新开张;在院内空地上搭建起“中华文艺大舞台”,让观众有吃、有玩、有乐。而庙会的成功举办,又带动更多人关注唐人街区域的中餐馆和中国美食,为夏季夜市带来更多客流,文化和商业形成了正反馈和良性循环。
此外,唐人街充分整合本地侨团、在匈文化机构、中资企业等旅匈各界的资源,逐渐让庙会成为匈牙利侨界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活动。除了书法、国画、剪纸、中医、品茶、汉服试穿等传统招牌庙会项目之外,唐人街每年与国内地方省市的文旅部门和非遗保护部门合作,邀请国内的非遗传承人来匈展演,既宣传了各地的文旅资源,又能保证庙会每年都有新意和亮点,让新老观众每年都对庙会有所期待。
伴随着国潮复兴,汉服体验区成为匈牙利唐人街庙会每年最受欢迎的项目。从商业角度看,由于衣服上身后人们通常会打卡留念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所以无意间对庙会和唐人街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因此主办方也每年都会增加新款式、新配饰,让观众每个新年都来唐人街“穿新衣服”。
在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余-鲍尔托·埃丽卡看来,匈牙利唐人街庙会之火爆,与近年来中匈之间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不无关系。
“我和朋友以前也经常去唐人街,但去那里是为了吃饭,并不是为了参加那里组织的活动。”埃丽卡说,在布达佩斯的唐人街,以前是华人自己过年,但近两三年唐人街的春节活动对匈牙利当地民众产生了影响,并且推动了彼此的文化交流活动。
随着中匈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匈牙利华人社会的影响力增强,匈牙利人对中国春节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感受也越来越真切。
埃丽卡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迎接新的一年、新的机会。中国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