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文/毛鹏飞 李奕慧 王嘉伟)金蛇贺岁,万象更新。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表演、春节民俗舞龙舞狮、热闹非凡的灯会庙会、华人传统年俗“捞生”……无论是在吉隆坡,还是在马六甲、槟城,马来西亚各地迎春活动异彩纷呈。这个春节,不仅是华侨华人的文化盛事,也是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共同欢庆的节日。
吉隆坡:无人机贺友谊
1月25日,夜幕降临,1200架无人机冉冉升空、慢慢散开,围绕着吉隆坡地标建筑双子塔上空盘旋。伴随着彩灯交替闪烁,夜空中勾勒出绚烂夺目的光影画卷,为2025年“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开启序幕。
璀璨夜空下,无人机光点勾勒出“中马友谊万岁”字样,呈现长城、大熊猫、风筝、双子塔等图案,拉满春节期间极具科技感的节庆氛围。
“能够在异国他乡见证这样震撼的无人机表演,特别是看到‘中马友谊万岁’的字样缓缓呈现,我的心中充满感动。”来自云南昆明的游客甘溪告诉本报记者,“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视觉盛宴,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马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共同追求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当晚“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用中文向马中两国人民和全球华人送上新春祝福。他说,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庆祝新春佳节,见证和祝福马中两国深厚持久的友谊。希望马来西亚和中国携手共进,拥抱繁荣的伙伴关系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在吉隆坡,双子塔点亮喜庆的“中国红”;走进商业中心,年味十足的新春装饰随处可见——高挂的红灯笼、象征富贵吉祥的黄金树、粉嫩娇艳的梅花枝、古色古香的中式布景,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红火景象。
马来西亚人莫哈德·扎里夫带着全家人在红色中式亭阁前合照。“这些春节布景真是太美了!在春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对我来说格外有意义。”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融合多种文化的国度,这样的庆典让我们在和谐共处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彼此的文化。”
马六甲:舞瑞狮迎新春
在马六甲,著名的鸡场街早已换上盛装:巨型吉祥物貔貅寓意祥瑞安康;古韵悠长的贺岁牌楼庄重典雅;印有甲骨文“福”字的大福灯熠熠生辉;笑容可掬的“财神爷”似乎正向人群送上祝福。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特别打造了两头“马中友谊瑞狮”。
这对友谊瑞狮,分别以马来西亚与中国国旗的色彩为主色调,狮首高达4.5米,宽逾1.8米,从狮头到狮尾延展数米,每只瑞狮的舞动需要50名舞狮者共同协作。高架之上,瑞狮昂首挺立,双目炯炯、栩栩如生,仿佛蓄势待发,随时腾空跃起,为观众呈现一场气势磅礴的表演。
鞭炮声、锣鼓声热烈响起,马六甲百名学子团结一心,合力舞动这对瑞狮。伴随着铙钹与鼓点的节奏,学生们齐声高喊,步伐沉稳有力。时而狮头高举,时而狮身闪转,学生们双臂紧绷,汗水湿透衣襟,却依旧精准完成每一个抬起、摆动、翻腾的动作,尽展雄狮的威猛和矫健。
舞狮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承已有百年。如今,舞狮已走进马来西亚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狮艺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延续,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参与。”舞狮队员陈樟琦动情地说。
“文化传承得来不易,要一代代发扬下去。”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表示,“春节这一传统节庆早已超越族群界限,是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其申遗成功,标志着春节已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瑰宝”。
槟城:逛庙会祈好运
华灯初上,槟城极乐寺,万盏明灯次第点亮,映衬着腾空绽放的烟花,照亮新春夜空。庙宇巍峨,人潮涌动,当地民众与八方游客驻足灯海,祈愿新春祥瑞,迎接万象更新。
一入腊月,“年味”便在槟城华人社区弥漫开来,家家户户贴上福字和春联,街巷内张灯结彩,年货节人流如织。对华侨华人而言,春节的意义并非只是岁序更替,而在于坚守传统、阖家团圆。除夕夜,长辈们烹调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全家人围坐一起,于欢声笑语中分享一年来的经历。
在槟城众多年俗中,重头戏是“捞生”。槟城第五代华人陈筱茵介绍,所谓“捞生”,是马来西亚华人庆祝春节的重要菜品,意在祈好运、迎发财,通常以可生吃的鱼肉条作为主要原料,配上五颜六色的蔬菜丝、花生碎等。
“捞生”的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美好的祝愿。红萝卜丝象征“鸿运当头”,生鱼片寓意“年年有余”,青瓜丝则代表“青春永驻”。围桌而立的一家人用筷子将食材高高挑起,借“生”“升”谐音,期待越捞越“升”,好运连连。
2月1日,正月初四,一年一度的槟城庙会拉开帷幕,古城街道张灯结彩、百年宗祠会馆敞门纳客,共贺新春。
槟城庙会总策划钟健美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春节是属于所有人的节日,“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与融合,让马来同胞、印度同胞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在这场庆典中,共享欢乐、共度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