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今年1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该遗址有何重要价值?当地在保护利用方面有哪些措施?2月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上,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资阳濛溪河遗址为代表的濛溪河遗址群,自2021年9月发现以来,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被国内外权威专家论证为“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它的‘特殊、罕见’是多维度的。”会上,资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中首先提到了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大概6万年前,资阳濛溪河遗址就被水掩埋从而隔绝了氧气和微生物,得以极为罕见的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除了石器外,大量脆弱的有机质信息也就是动物和植物遗存得以保留,从而使濛溪河成为国际罕见的同时,发现有丰富石器及动植物遗存的遗址。

另一方面则是特殊的时间。资阳濛溪河遗址主要处在距今6-8万年,遗址群主体年代在距今5-10万年,“既是我们的直接祖先也就是现代人演化扩散的关键阶段,又是以往东亚到东南亚地区很少有发现古人类遗址的时段。”曾中说道。

此外,资阳濛溪河遗址还出土了特殊遗迹遗存。

曾中介绍说,遗址中发现了一系列国内乃至国际最早的遗迹遗存:硅化木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石器文化是首次系统发现,填补了东亚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文化转型的空白。木头制作的工具(也就是木器)在全世界旧石器时代目前也只发现了6处,濛溪河遗址是其中之一。丰富的植物遗存改写世界植物利用历史,对认识东亚乃至全世界早期现代人行为提供了具有唯一性的新材料。“比如,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核桃、花椒等许多植物类型都是最早的发现,像接骨草等药用植物可以说开创了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新纪录。在丰富的动物遗存中,许多像捕鱼、打鸟、猎熊等均为国内国际同期罕见发现。”


△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

而除了极为全面立体的生产生活证据外,濛溪河遗址还发现了一系列对石器、动物、植物的系统刻划和穿孔证据,是东亚首次集中性出现的象征性行为证据,也是国际最早阶段的艺术萌芽行为证据,系统反映了最早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体而言,濛溪河系列发现清晰展现出百万年人类史关键节点上的历史场景,填补了关键时间、空间及人类行为、文化空白,有力地证明了过去认为相对‘滞后’的东亚古人类并不沉寂,相反,其石器技术不仅继承了本地传统,并相当活跃地发展出各类复杂现代行为,是对东亚现代人起源和早期文化发展认识的一次重大拓展。”曾中表示,目前,当地重点工作是尽全力构建遗址系统性保护体系。去年建设了近一公里的防洪堤,在考古发掘现场建成微型“博物馆”;2025年,将联合四川博物院策划推出濛溪河遗址特展,并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期工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