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春节档电影成了当下讨论最火热的话题。《哪吒2》口碑一骑绝尘,总票房预测也直奔中国影史第一而去。
相比《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2》不但在特效和世界观的设定上有了飞跃,片中的角色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四大龙王的亮相,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东海龙王敖光变成人形第一次亮相后,很多观众欢呼“太帅了!”,并对它产生一连串好奇。
东海龙王是神龙吗?他又为何姓“敖”?三分钟,带你了解这个男人的一切。
▲2月6日,北京一家影院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图片来自中新社)
丨四大龙王设计参考了故宫中的龙图案
《哪吒1》的彩蛋中,观众已经见识了四大龙王的龙形。到了《哪吒2》中,他们的人形也开始现身。
角色设计师申威说,设计四大龙王的形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既有作为龙族的统一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申威用颜色来区分他们,他从“金木水火土”中汲取灵感,赋予角色特点。然后,根据每个龙王的不同特点,在体型上进行针对性设计。
虽然国内外影视作品中有关龙的形象很多,但毕竟现实中并不存在。申威说,龙是中华民族特别喜爱和神往的充满吉祥隐喻的远古神兽,“首先我们要确保设计的是一条中国的龙。”设计组查阅了大量传统龙的纹样,包括一些雕塑,从上古龙的造型到近代明清的造型,“甚至故宫里出现的龙的图样,我们都参考过。在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加进去新的元素,让它变得更有新意,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此外,中国传统的龙的纹样,大多比较扁平,而《哪吒》电影中出现的龙却是立体真实的。为了让片中的龙看起来更加鲜活,申威和设计组的同事们还会将现实中的一些生物如恐龙和蜥蜴等的结构特征,融入设计中。
《哪吒2》中敖丙的父亲敖光变成人形第一次亮相后,赢得很多观众欢呼:“太帅了!”对此,申威解释,“敖光在《哪吒2》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给他的定位就是一定要帅,而且他跟敖丙的帅必须是同一个范儿的帅,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家人。”
▲东海龙王敖光。(《哪吒2》官方手机壁纸)
丨“龙王”概念并非本土产物
虽然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但“龙王”这个概念并非本土产物,而是在东汉时期随佛经从古印度传入中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曾撰文介绍,龙的人格化转化,源于佛教龙王概念的传入。季羡林说:“中译佛经里面的‘龙’字实际上是梵文Nāga(那伽)的翻译。Nāga的意思是‘蛇’。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佛教传入以后,‘龙’的涵义变了。”西晋译经师竺法护于公元285年翻译《佛说海龙王经》,将Nāga译成龙王,揭开了佛教龙王与中国神龙的融合史。
佛教龙王虽然不等于中国神龙,但是,龙字的符号同一性,为两者的语义融合奠定了语言基础。龙王的中国化过程,其实也是中国神龙的龙王化过程,不同语言、语义的碰撞与融合,启发了语言所指的奇妙生长,刺激了原生文化的蓬勃新生,这正是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
▲2009年3月,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数万群众赶来参加今年的祭海节,为新的一年祈祷纳祥。(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特定方位有关,比如“左青龙,右白虎”“东方苍龙七宿”等说法,早在汉以前就已产生。但是,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观念,却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兴起的。
早在东晋的佛教译著《大灌顶经》中,就记载了东、南、西、北、中的五方龙王。这些龙王的名字如阿修诃、那头化提等,看起来虽是佛教名字,但是,只要一看这些龙王的称号——东方青龙神王、南方赤龙神王、西方白龙神王、北方黑龙神王、中央黄龙神王,就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至少是掺杂了中国五行观念的混血龙。也就是说,翻译者或者传抄者在将佛经转译成中文的时候,就已经参照中国文化观念,将佛经内容中国化了。
汉魏以降,大量的大乘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伴随着僧侣的口头传讲,佛教的龙王故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当时的道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四海龙王的概念。
隋唐大一统王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道教神仙系统也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龙王被当作玉皇大帝的海域司官,分赴四海,主司行云布雨。这一定位很快得到唐王朝的首肯。据杜佑《通典》记载,唐玄宗于天宝十载(751年)赐封四海龙王,以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
官方权威认证有力推动了中国龙神的人格化。大大小小的龙王逐渐接管了所有大到海域、江河,小到湖潭、深涧的各级水域,中国神龙的职能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理水降雨成为龙王最重要的神职。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潜入海底,“借”走了东海龙王的镇海神器——如意金箍棒,书中唤作“天河定底神珍铁”,大闹天宫无敌手。
龙宫有如此神器,龙王的实力不可小觑。
▲2023年5月,“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上,观众在摆放“明万历青花云龙纹罐”等青花瓷器的展区参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丨龙王为什么都姓敖?
电影《哪吒2》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光,他的儿子名为敖丙。其他三大龙王分别名为敖顺、敖钦和敖闰。为何龙王都姓“敖”呢?
有解释认为,龙王姓敖和一种叫鳌鱼的神话生物有关,所谓鳌鱼,就是在鲤鱼跳龙门时,只跳过去一半,脑袋变成了龙,身体却还是鱼的样子,敖这一姓氏或许就是从鳌演变来的。
当然,上述解释充满了神话色彩,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是,这和元代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有关,在此之前,龙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姓名,这一杂剧给四大龙王起了姓名,后来的人也跟随这一杂剧给龙王起名,不过后人并没有换姓氏,只是换了后面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争玉板八仙过沧海》里要让龙王姓敖呢?这怕是只能问作者本人了,也许作者是想到,如果有人问龙王“你叫什么名字”,对方直接“嗷”的一声,就干脆姓敖了吧。(完)
综合中新经纬、《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
编辑:崔相光
点个“推荐”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