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医保局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近日,多地医保部门发布相关通知,不再使用手写纸质处方,支持将电子处方打印成纸质处方,方便老年人等有需求的参保人前往定点药店购药。然而,现实中,仍存在核实患者信息真伪、处方流转不畅等问题待解。
我国之所以要告别纸质处方、推行电子处方,不只是出于节约纸张和办公经费的考虑,也是为了方便患者购药,更是为了确保处方闭环流通或者内循环,以此来遏制处方乱象。比如有居民通过电子处方购药后评价道,“减少往返奔波、历史处方可追溯、还能自主选择购药地点……”再如,纸质处方的来源与真伪难以核实,而电子处方则能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所以,应支持电子处方购药。
不过,由于上述新规刚刚实施,电子处方实施中遭遇“多面埋伏”:有人表示,因为医院药品目录没有他所需药物,无法开具电子处方;有患者反馈,自己按规定提供了电子处方,但药房方面系统还没准备好;多个线上购药平台只需在提供处方页面选择“我有,不在身边”“我已线下确诊某疾病”等类似选项,即可实现开方购药,这意味着违规卖药依然不止。未来,还有可能暴露更多问题。
电子处方遭遇的每一种“埋伏”,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没有实现电子处方的目的,而且损害了电子处方公信力和形象,因为遭遇问题的患者,会对电子处方印象变差,从而产生信任问题。特别是部分老年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和相关软件,使用电子处方问题更多,如果不能妥善消除老年人顾虑,电子处方很容易引发“怨声载道”。也就是说,实行电子处方须解决数字鸿沟等配套服务问题。
这显然需要一定时间。由于电子处方新规施行不久,很多地方还没有来得及做足准备,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医院、药店以及医保部门,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或者在系统、药品等方面支持不到位,就造成电子处方遭遇各种“埋伏”,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但也不完全是时间问题,有的实施方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比如为了违规销售处方药获取不当利益,就会故意对抗或拖延电子处方实施的脚步。
当某些线下药店或网上药店故意拖后腿,受伤的是中“埋伏”的患者,想使用电子处方或者只能使用电子处方,却无法买到想要的处方药;或者说,仍需要上医院去重复开处方,耗费时间和经济成本。最主要的伤害是,某些网上药店不用电子处方也卖处方药,就会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问题。处方药之所以要予以严格管理,要凭处方购处方药,就是因为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必须消除监管漏洞。
对于电子处方实施中存在的多个问题,有医保局工作人员表示,既要重视相关人员培训,也要对各种违规行为精准打击。还有人认为,平台要进行定期巡查;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处方的真实有效。这些建议无疑都是良好“药方”。笔者以为,要全面梳理推行电子处方遭遇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消除各种“埋伏”,为患者购药真正提供便利,也为规范处方药销售提供更强有力的“猛药”支持。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订阅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