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桢楠

春节期间,香港股市一骑绝尘。

在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带领下,跑出了全球最佳。即便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也没能阻止港股勇往直前,创出阶段新高。


相比于恒生指数2.93%的涨幅,恒生科技大放异彩,2月4日收盘接近5000点,距离2024年10月7日的高度,仅一步之遥。

过去每逢春节,港股总是风雨飘摇,脆弱不堪,甚至成为美国狙击中国股市的重要途径。

但2025年春节,港股异常坚挺,这到底是何原因?

不少人认为港股崛起,是中国科技企业被全球重估导致的。这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这背后。


(图源:pixabay)


万亿美元驰援香港?

特朗普上台了。中美关系会走向何处,既清晰也模糊,既确定,也不确定。

中国人素来有忧患意识,讲究未雨绸缪,得赶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在金融安排上,除了出台针对国内的一系列政策,自然不会落下中美博弈的主战场香港。

2025年1月1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参加“亚洲金融论坛”的时候,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消息。

因为过去支持政策不少,市场对此反应平淡。

但,这次或许真的不一样。

据财新网报道,1月13日,潘功胜公开表示,要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没记错的话,这是央行第一次公开表示,要用外汇储备驰援香港市场。这是直接用钱支持香港市场,和924真金白银支持A股市场其实并无二致。

和内地媒体不同,香港媒体对此非常敏感。信报13日当天发文表示,在地缘政治背景下,预计未来中国外汇储备会多做一些例如港股、港债投资,或在香港市场寻找投资机会。在分散地缘风险的同时,亦顺道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迎合香港成为资产管理中心的愿景。


(图源:pixabay)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整个世界都在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

2024年6月11日,IMF发表文章,目前全球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经降到了60%以内,经过利率和汇率调整后,比例可能已经接近55%。


中国去美元的进程不比其他地方快。

中国央行上一次披露外汇储备结构是在2015年。从2005年至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从79%下降至58%。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美关系越来越远,中国加速去美元化,不断抛售美元债券。


2025年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截止2024年11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债金额仅剩7680亿美元,比最高峰的时候下降了超过40%。

考虑到这些变化都发生在2014年之后,结合全球平均10%以上的美元资产降幅,中国持有美元资产的比例,可能早已跌破5成。

换个角度说,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例跌破5成,意味未来还有5成的美元资产,可能转换为香港资产。根据央行1月14日公布的数字,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5成即1.6万亿美元。

1.6万亿美元,足够应对国际资金的港股抛售潮了。


(图源:pixabay)

为什么说要应对抛售潮?

还记得1月7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最新版的“中国涉军企业”清单,腾讯控股、宁德时代罕见被纳入。当时我们在檀几条里分析,腾讯们被美国国防部拉黑,需要关注的并不是业务层面受限,而是外资抛售。

据过往经验,被美国国防部拉黑后,美国财政部也可能跟进,而一旦上了美国财政部的黑名单,美国机构会被迫出售所持有的中国企业股票。

根据光大证券的统计,目前国际机构持有腾讯股份的比例在60%左右,且很多是美资。另据中信建投海外团队的分析,目前腾讯港股通持股比例多数是美资,这部分可能面临抛售。一些追求稳妥的美资可能现在就在抛售。

腾讯等企业占港股高权重,即将登陆港股的宁德时代同样对港股会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香港市场的稳定对A股,乃至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为了稳定A股,IPO极速收紧,国内企业最快最安全的融资选择是去港股上市,港股已经成了A股的泄洪口。

据毕马威统计,2024年香港市场全年IPO 104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印度国家交易所和美国两大交易所,而上交所和深交所IPO大幅缩水。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25年,内地企业批量登陆港股的态势仍在延续。截至2025年1月9日,2024年及2025年累计有超过80家企业在香港排队IPO,目前这些企业的审核状态均为“处理中”,其中不乏恒瑞医药、蜜雪冰城、老乡鸡等明星企业。

另据普华永道的报告,预计2025年香港IPO市场会继续保持升势,筹资额可能在1300亿—1600亿港元,相比2024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从IPO的角度看,外汇储备腾笼换鸟从美元换成港元,可谓一举两得,既加速去美元的进程,也可以捍卫港股的稳定。

据信报的报道,在香港注册及成立的华安投资,正是外管局旗下主要海外投资公司之一。


(图源:pixabay)


南下资金,早已开始行动

央行准备通过外汇储备大举增持香港资产,只是内地资金支撑香港市场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如大江大河,源源不断,川流不息。

据招商证券统计,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通净买入增速创2021年以来新高。


看逐日南下资金的净买入情况,会发现南下资金态度之坚决远超A股,流入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据东方财富的数据,截止1月27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3.82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据BFC汇谈公众号的文章,2025年前10个交易日,港股通占港股成交量占比已经达到44%,较2024年全年的35%大幅提升。

内地资金在A股多数追涨杀跌,越涨越买,越跌越卖,但南下资金却一反作派,持续买入。


(图源:pixabay)

过去中芯国际在港股的估值长期低于A股,港股通占比也难以超过25%。但2025年年初,汹涌的南下资金誓要夺回科技龙头的定价权,2025年1月10日,港股通占比一举突破25%,且仍在持续买入,眼看朝着30%的占比绝尘而去。


除了近期火爆的科技龙头,南下资金还在追逐高股息资产。

内地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稳定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2%已经算当下的高息资产。A股市场上的红利策略已经牛了好几年,红利资产越来越不红利。而深圳河对岸的高息资产,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内地资金获得更多稳定回报的新资金池。

从港股通成交占比变化看,以工行为代表高股息资产变化最为突出。

据理杏仁的数据,工商银行港股近20个交易日港股通成交占比达到26.49%,近60个交易日为16.5%,近120个交易日为9.55%,内地资金正蜂拥而入。


据雪球数据,截至2月5日,工行港股的股息率为惊人的9%,远超内地所有高息资产。在高股息的吸引下,南下资金已坐拥35%的工行H股股份,且还在持续买入。

据国信证券统计,恒生港股通股息率远高于中证红利。


为了“引导”资金赴港买高息资产,2024年5月9日,PB社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正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时,在取得股息红利时缴纳的 20%的所得税。根据央行行长的近期表态,也许不久,减免红利税会有新动态。


(图源:pixabay)

以政府债券收益率衡量内地和香港资产,差距越来越明显。据zh.tradingeconomics.com的数据,香港政府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3.8%,而中国10年期国债仅为1.648%,差距超过2%。


2025年1月15日,港府最新一次招标,债券收益率被定为3.84%,可观的数字。


如果内地有3.84%的标的,相信早已被疯抢。香港市场上,3.84%满地都是。

别忘了,香港资产还有汇率优势。人民币现在贬值压力比较大,采用联系汇率的港元天然具备稳定优势,联系汇率存在一天,币值跟随美元的优势就会被放大。

当然,上述香港市场红利的基础是,回报率有足够的吸引力,市场看到内地稳定香港市场的强烈意愿。


(图源:pixabay)


内地买家爆买香港房产

除了金融市场,内资资金在房地产领域,也出现追逐香港资产的趋势。

2025年1月10日,财经杂志发表文章,据香港中介机构中原地产所公布的交易数据,2024年,以普通话姓名登记的内地买家购房总量则达到1.1万宗左右,与2023年的6000宗左右同比上涨约91%。

从金额角度看,2024年,内地购房者成交金额超过1300亿元港币,同比大增67%,打破了2021年938亿港元的纪录,创下历史新高。


(图源:pixabay)

据腾讯新闻1月11日报道,在香港买房的内地人更喜欢新楼盘。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人赴港买新房5547套,同比增长了1.5倍,而内地人买新房涉及总金额800.5亿港元,占了总体一手房交易额的40%,连续两年创新高。

内地人不差钱,总价越高的房子,内地人占比越高。据信报报道,1000万港币以下的新房,内地人占比仅为32%,1000万港币以上的新房占比均超过50%,其中超过1亿港币的房产中,内地资金占比高到80%。


据大象新闻统计,2024年,湖南女首富、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深圳首富、迈瑞医疗创始人徐航等富豪购入超过5亿港元以上的豪宅。

据腾讯新闻报道,在香港从事豪宅销售的中原地产销冠团队,2024年仅佣金就拿了1.62亿港元,比2023年翻了一倍,比2021年行情最好的时候仅少1000万港元。

根据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显示,香港2024年楼价累计下跌6.53%。香港房价没有上涨,内地资金不是为了炒作。

自从香港放开人才政策,地产政策撤辣后,内地不少人在香港置业是为了孩子上学。信报援引九龙建业助理总经理的话,旗下某楼盘因为邻近香港科技大学及数间国际学校,吸引内地买家购买单位予子女居住,方便他们上学。

据悉,吸引内地买家的除了教育优势,还有不错的租金收益率。

香港楼市的租金回报率有多少?

据中原城市的数据,截止2024年11月,中原城市租金指数CRI最新报123.22点,继续处于逾5年的高位,预计全年涨幅超过5%。


截至2024年11月,香港的租金回报率为3.46%,非常接近按揭利率。


同期,北上深三座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均在2%以内。据华泰证券统计,2024年,北京最低只有1.6%,深圳和上海,也只有1.7%和1.8%。

不难发现,内地和香港的租金回报率都和政府债收益率差不多。在内地买不到2%的资产,去香港可以买到超过3%的房产,且每个月的租金收益基本能覆盖按揭成本,性价比相当不错。

香港内地资产大置换,香港未来的富豪将逐渐诞生于内地。从2023年开始,我们见证了香港人到内地看牙,去山姆采购的历史性时刻,从2024年开始,我们在见证内地资金到香港疯狂采买资产的史无前例。

哪里有性价比就去哪里,香港资产在波动中受到呵护,财富是一样的财富,人群已然大不相同。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放松心情,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作者:青城桢楠编辑:旦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