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落实“六六就业稳岗计划”,抢抓春节期间返乡人员集中机会,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以“村招”为抓手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工资优、福利好、保障全的工作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手板上,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两地人社部门携手促振兴。

立春的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寒意仍未消退,但体育馆里,红火的招聘展台前早已人潮涌动。

“村招上门、工作到手”“入职补贴1200元,三人共同入职还有特别奖励。”广东省东莞市的企业招聘代表举着带有二维码的福字在求职者中穿梭解说,一场跨越1000公里的“春风行动“推开莞铜东西部劳务协作的新窗。

2月3日,今年首场莞铜东西部劳务协作“村招”专场招聘会在石阡举办,线下两地45家企业联合参加,东莞产业园开启线上直播带岗,从普工到技工,从市场营销到后勤管理,涵盖了电子信息、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热门行业,满足不同学历、不同技能水平求职者的需求。

线上线下100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了黔东百姓对“山海那头”的期待,通往春天的列车开到了“家门口”。


招聘活动现场。

粤黔携手架起就业直通车

2月3日上午,在铜仁·东莞东西部劳务协作座谈会上,两地人社部门、技能院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参会代表们共聚一堂,就两地劳务协作、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深入探讨。

“同舟扬帆起,乘风航万里。两地协作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协作范围不断拓展、协作成效鼓舞人心。”铜仁市人社局局长李亚说。东莞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则形象地称为走亲戚。“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的4年多来,东莞与铜仁越走越亲,心越贴越近。”

回望2024年,莞铜越走越亲,两地人社部门不断深化拓展劳务协作范围,以促进铜仁籍农村劳动力赴莞稳定就业为重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双方开展劳务对接互访20次,围绕东莞企业众多、劳动力需求大的特点,合作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29家,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50余家,吸纳就业近2万人。


座谈会。

充分利用协作政策,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000余个为重点群体就业兜底,通过包专列、专车“点对点”免费输送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赴广东返岗务工。

探索开展异地技能培训等新型模式,合力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师资培训和“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技能培训110余期5000余人次。期间,铜仁成功打造思南陈薯农业现代化产业人、大龙新材料工匠、松桃乐嘉潮玩工匠等省市级劳务品牌8个。截至去年,两地劳务合作共促进5.2万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此次“走亲访友”的重点,座谈会上,东莞企业代表、技工学校代表与铜仁院校代表围绕校企合作、学生就业,进行深入对接,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厚街)、东莞市创机电业制品有限公司(厚街)、东莞盛时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塘厦)、东莞市德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寮步)分别与铜仁地区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入选“95后”人才吸引力全国前十的东莞市,与铜仁院校双向奔赴,“铜来莞你”“铜来管你”为青年学子搭建职业技能的实训平台,“莞”就业、“莞”创业、“莞”成长,为民服务心连心。

村招送岗服务无缝衔接

2月3日中午,来自石阡各街道乡镇的老乡们齐聚体育馆,参加“铜来东莞‘就’在春天”莞铜协作“村招”专场招聘会。

“我们的用工需求旺盛,尤其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急需大量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筛选了300个优质岗位来匹配石阡乡亲们的就业需求,东莞市三和中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李仲清此行诚意十足。

作为东莞与铜仁劳务协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近三年来,李仲清在铜仁石阡县驻东莞厚街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接待一批又一批石阡的乡亲到东莞发展,稳定就业。


招聘活动现场。

“我们将以精准对接为核心,联合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岗位,涵盖普工技工管理多层次需求;以技能提升,为保障联合培训机构和服务机构,智能智造装配电工、钳工、弱电工程师等‘技能培训工学交替’培训模式,让大家有学技术的机会,增加收入,有底气、有发展;将完善务工人员的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以‘顾问式服务、陪伴式见工’让石阡乡亲在东莞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36岁的韩风连续逛了几家展台,最终在东莞高伟光学电子有限公司留下联系方式,签订就业意向,“以前我就在电子厂工作有经验,东莞是智能制造的大市,去那里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相比去年,今年登记就业意向的大专生、本科生更多一些,更满意的是招到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第二次到铜仁开展招聘,东莞高伟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董亚伦表示,在当地人社部门的组织下,求职者不仅丰富了许多,也让企业更容易招到心仪的员工,远道而来,满载而归。

广东先峰人集团有限公司彭万清通过直播带岗的模式代表产业园开展线上招聘行动,将岗位信息推送给了3万余人;铜仁市也常态化运用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先后开通“莞铜云聘”“直播带岗”、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招聘宣传服务平台,每月23日开展“莞铜云聘”,每周星期六开展“直播带岗”招聘活动,不定期在“铜仁公共人才网”“铜仁就业”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让求职人员足不出户即能挑选心仪岗位。

线下搭台,线上带岗,在东莞厚街务工11年的建筑木工宋榜乾被推荐到新能德产业学院,实现了边学边工作,考得证书即可变成技术工人;有文字工作经验的沈洪顺应聘了管理岗位,决定去东莞“闯一闯”,提升收入、实现价值;专业为机械设计的大学生安时聪在父亲的陪同下签订了就业意向;常年打零工的刘少柳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双方留下联系方式,期盼着实现稳就业好就业。截至当天,招聘会共达成就业意向900余人。为铜仁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为企业解决了用工所需。

“村招已成为我们坚持把稳就业作为民生工作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进稳岗就业的有力抓手。”铜仁市就业局副局长杨林介绍到,2024年,铜仁市以“村招”为统揽,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118场次,2267家市内外企业为群众提供近14万个次就业岗位。同时,推动参加“村招”的东部企业与铜仁企业达成大宗农产品购销协议,助推铜货出山销售额达21.8万元。

从“千企万岗、就在村招”到“村招上门、工作到手”,经过两年的实践,村招已走入百姓家门口,正成为铜仁人社系统深入落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的务实举措。

跨山越海雁归反哺家乡人

贴满招工信息的小货车驶入县第三中学旁的安置区生产车间,宋德丰把提前准备的宏琪纺织厂150个岗位需求的宣传海报,麻利地放上车厢,赶往招聘会。

20年前坐三天车绕着“十八弯”到东莞去打工的宋德丰,20年后,和东莞的企业一同将招聘展台布在了石阡老家。“两地集中搞招聘,人气旺,太热闹了。”

宋德丰是典型的“刹广”代表,也是与东莞共同奋斗出发展路子的贵州人之一。“那时候,不出去就没得‘活’路。”

1998年,靠着马运赚生活的宋德丰,在亲戚的号召下,独自踏上山海的另一边,三天辗转吃尽了苦头,刹广的第一站,就落脚在东莞。东莞的发展足迹,也包含着千千万万个宋德丰的奋斗时光。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玩具厂,拿到600块工资高兴得不得了。”从玩具厂到电子厂再到自己创业开纺织厂,宋德丰是刹广的成功者,但遗憾也时常伴随。


走访石阡在东莞务工老乡。

“最难以释怀的就是多年前母亲逝去,而我因为路途遥远,未能及时赶回家乡。”

在东莞开厂十年,宋德丰无不期望着回到家乡,也计划着早日反哺家乡,“人都想着能光宗耀祖,我也想着能回家做一点贡献,能陪伴家人是这么多年最大的心愿。”选择回到家乡,亦如当初刹广一般坚定,“现在我老婆在管理东莞的厂,我在石阡县开纺织厂,已经有80个工人在这里实现就业了,工人都是附近的乡亲,还能照顾小孩。”

过完年,宋德丰的妻子金美芹和老员工游万碧则准备再次启程。

“以前都是我们自己出去找工作,现在东莞的老板都来石阡招工人了,岗位待遇、生活环境、交通都提高了很多。”游万碧连连夸赞,“还能乘坐免费的返岗专列、返乡专列,政策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铜仁市全力拓展协作“朋友圈”,持续深化拓展与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东部城市劳务协作,与湖南怀化、湖北宜昌、新疆克拉玛依市等建立市际间区域劳务协作联盟,签订稳岗合作协议;春节农闲时节“村招”加密筹划、稳步开展;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建成“1个省级总站+3个市级站+15个县级站”驻外劳务协作站点体系。稳定了全市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

从珠江岸边到梵净山下,共赴山海之约、共商劳务协作大计。这场“村招”专场招聘会不仅在家门口为铜仁的乡亲们送来了优质的就业岗位,也为东莞的企业持续注入了人力资源。春天的列车已经启程,载着希望与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莞铜协作的故事,正在有力续写。(图/文 刘怡珉、张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