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游击队因叛徒告密,躲进芦苇荡里啃了一个月芦苇,出来后却看到一名吃得白胖胖的游击队员前来跟他们会合。
这个游击队员叫做邢阿根,看到他这个样子,大家不禁好奇起来,日军围困的这么多天,他究竟躲到哪里去了?
邢阿根看到大家身上的溃烂和伤口,十分着急,急忙和百姓们一起将他们给扶回了村子里,给骨瘦如柴的几人拿来吃的。
直到一切都安顿好了,他才说出了这么多天来的遭遇。
原来那天日寇突袭的时候,他来不及逃出去,一直被困在村子里,意外被村民给救了下来,在他们家的阁楼里生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按说,多疑的日军肯定会仔细搜查全村,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但是搜寻了几天没有线索之后,日军便很快将视线放到了冲山岛周围的芦苇荡中。
太湖上的冲山岛周围有大片的芦苇荡,当时正是芦苇疯长的季节,风一吹过去,大片大片的芦苇轻轻摇晃。
这些芦苇有一人多高,想要藏几十个人十分轻松。
于是多疑狡猾的日军便认定,那些消失的游击队员就藏身其中,他们转移了视线,躲在村子里的邢阿根反倒成了最安全的那个。
狡猾的日军将百姓们全部聚集在一起,逼迫他们说出来游击队员的线索,还绑来几个被抓到的队员,让大家指认。
让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全村上百名村民,就像是约定好了一样,谁也不肯指认,反倒为他们打掩护。
无奈之下,日军只能找来了这场突袭行动的罪魁祸首——叛徒胡文成,让他亲自指认。
看到胡文成眼神躲闪,大家都对他投去了愤怒的目光,他原本在游击队中工作,因为占小便宜的习惯被批评过,谁知道就此怀恨在心,竟然告发了大家。
幸好他熟悉的那些同志都不在,抓来的这几个他也有些拿不准究竟是不是游击队成员,最终只认出了一个给游击队提供过帮助的老太太。
没有收获的日军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他们逼迫百姓们在芦苇丛中寻找游击队,还朝着里面开枪扫射。
但是芦苇丛实在太深了,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害怕进去之后遭遇埋伏,烧又烧不动,只好死死守着,等待游击队员们饿的受不住,主动站出来。
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游击队员们有不少人扛不住,不幸被捕,还有人被敌人抓走杀害,最终只剩下了五个人还在坚守。
他们白天待在芦苇丛中不敢行动,到了晚上才去稻田里抓一些稻谷来果腹。
生的稻谷味道并不好,仅仅能够保证他们不被饿死,除此之外,大家还将芦苇的根茎啃来吃,为了生存,游击队员们吃了不少苦。
芦苇丛里蚊虫很多,环境又潮湿,下了几场雨之后,大家的皮肤读溃烂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硬生生扛了下来,一句苦也没有喊,最终熬得敌人先受不了,只能撤兵离开。
相比之下,在老乡阁楼上躲着的邢阿根就“享福”不少,虽然说村民们匀出来的食物不算多,也只够他填饱肚子,但是在这里没有风吹日晒,还能趁机好好休息,在,怎么都比吃稻谷好啊。
所以说一个多月过去之后,他的精神面貌看着比所有人都健康,不仅没有消瘦,还白净了很多。
这场变故见证了冲山岛村民们和游击队之间的深厚感情,在面对日军枪口的时候,全村老少没有一个选择屈服,不约而同保护着游击队员们,这种情感令人动容。
资料来源:日军围困20天 芦苇荡中 县委书记书写抗日传奇——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