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终在海外建国称王
《水浒传》是我国的经典名著,里面所描写的108位好汉各有各的性格特点。
只可惜,他们这些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要么丧生于战场之下,要么丧生于毒酒之下,几乎全都难得善终。
只有这么一个人,似乎提前看透了结局,借机离开宋江,成为了众多好汉中活得最好的一个,甚至还海外称上了王,他就是李俊。
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李俊三救宋江
在《水浒传》中,宋江有着“及时雨”的外号。而李俊对于宋江来说,同样称得上及时一说。
李俊号称“混江龙”,听外号就知道这个人极善水,也的确如此,李俊人高有八尺,利剑是他的趁手武器,他曾经做过扬子江上的船夫,后来慢慢的成了江边一霸。
此人原本和宋江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那么他是如何结识宋江的呢?
正是因为他与宋江有着三段不解之缘,每一段都关乎性命。
书中写道,宋江之前是山东县衙里的押司,这个职位不是什么大官,却也是编制里的一种,俗话说“士农工商”,再怎么也比其他职业有出路。
偏偏宋江犯下了一个错误,在面对小妾阎婆惜的背叛和威胁时,冲动之下杀掉了对方,从此背上了人命官司。
那宋江肯定不会原地等着被抓,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梁山上投奔英雄好汉。
可是在逃亡过程中,宋江接到父亲病逝的书信,叫他回去奔丧,谁能想到,此番乃宋太公的计谋,目的就是让儿子回家来。
因为宋太公的举动,直接把东躲西藏的宋江暴露在了官府面前,很快宋江就被判发配江州。
在经过揭阳岭的时候,宋江进入了一家客栈歇脚,这家客栈是周围几公里内出了名的黑店,经常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谋财害命是常有的事儿。
宋江初来乍到肯定有所不知,机缘巧合之下就住了进去,几盏酒下肚,人陷入了昏迷,店家正打算动手,这个时候李俊和童家兄弟着急忙慌的赶来救下了宋江。
这样一来,二人便有了交集,和李俊以兄弟称呼对方。
但是不久之后宋江再次落去了险境,当他走到揭阳镇时,因为打赏薛永而得罪了当地的地头蛇穆家兄弟,一路被追杀到江边。
为了逃命,宋江上了一条船,殊不知,这条船上的艄公张横也干着谋财害命的勾当。
张横将宋江洗劫一空后同意饶他一命,不过也不厚道,逼着宋江跳江,如果不是李俊正好赶过来,说不准宋江难逃此劫。
李俊的到来扭转了局面,同是江上行走之人,李俊对张横很是熟悉,在他的中间劝说下,二人居然还能握手言和,宋江也逃过一劫,宋江和李俊的关系也更好了一些。
就这样,宋江继续老老实实的踏上了流放之路。
好不容易到了江州,宋江在酒醉之后又稀里糊涂的在墙上题下了一首反诗,被官府押送法场问斩。
虽说宋江这个人是一定有人会出手相救的,譬如彼时的梁山好汉李逵等人正做此打算,但是他没有想到另外一拨人李俊也在准备营救他。
两路人马相逢,不仅救下了宋江,还将无为军打得落花流水。
经历了三次生死逃亡的宋江对官府很是失望,一气之下决定上梁山,而有了过命般的交情的李俊得罪了朝廷,还劫了法场,走投无路也一同登上了梁山。
要说李俊真的与宋江的结识是个意外吗?其实也不然。
李俊是存了结交之心刻意为之的,只不过第一次的时候正好和宋江擦身而过,没能认识,反而是后续因为黑心客栈的事儿才有了机会。
李俊在揭阳岭混了不止一两年,对于那一带非常熟悉,不可能不清楚假如宋江进入那家客栈会面临怎样的危险。
在此期间想办法通知到宋江对她来说很容易,可是他并没有出言提醒,一直等到对方身陷囹圄的关键时刻才出现,如此一来更像是刻意安排好的,为了赢得宋江的好感与信任。
其次,李俊和张横本就因为揭阳三霸而彼此相识,后续的相救之举也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串通好的。
那么从根源上来考量,李俊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答:一方面是李俊表面上做着艄公的生意,可私底下却贩卖盐。
而在当时盐落入私人手中,明显就会面临砍头的大罪。
李俊救下宋江,相当于结了一个善缘,为自己今后留了一条可退的路,一旦官府发现了他贩卖私盐,他就能跑到梁山继续生活。
另一方面,要评价宋江这个人用非常义气再合适不过,李俊之所以会救他,一部分也是非常欣赏宋江这个人。
即使前面两次都可能参杂着自己的小心思和目的,但是最后一次劫法场却是实打实的真心。
拒绝招安
在李俊与宋江一同上梁山之后,梁山的势力的确达到了顶峰,朝廷也不敢贸然冲他们下手,便想出来一个“招安”的好办法。
宋江来自于山东,本身就有向往编制的DNA在,且曾经有过相关工作经历,再加上他们和官府的正规人员相比,肯定是正规的更加有魅力,导致宋江对此执念很深。
听到有这个机会,认为这是他们梁山好汉们与朝廷不断冲突与对抗中和解的唯一机会,也是他们今后的唯一出路。
他甚至不惜拜托高俅在朝廷上为他们美言几句。
在多次商讨后,宋江带着一大帮子兄弟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不过,李俊始终觉得朝廷此举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本来就是江湖人士,对于做官并没有如同宋江一般的执念。
况且他接触过不同层次的人,八面玲珑,对宋朝的社会问题看得比其他人都要透彻。
更知道如今内忧外患,外部有辽等国虎视眈眈,内部重文轻武,朝堂被小人左右。
梁山与朝廷之间的状态不是一纸招安书就能改变的。
李俊接受招安单单是因为大家都在,感情很深,不愿意离开,仅此而已。
脱身于海外
那为什么安心跟着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的李俊,临到最后又变卦了呢?
为什么李俊会选择放弃眼前的功名,可以说一直反对招安的心理占了一大半,另一大半则是王庆、方腊一战让他彻底看清了朝廷的嘴脸。
在李俊跟随着宋江一同接受招安之后,朝廷便派梁山好汉去攻打辽国,有了李俊的带领,檀州的水路被顺利夺下。
后来奉命讨伐王庆,李俊也出力颇多。
作为此等功臣,虽说还没能封下官位,但怎么说也得得到该有的尊重与对待吧?
可是在李俊等一众人回朝的时候,居然被拦在城外不让进,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城外休息。
很明显,在朝廷眼中,他们依然可有可无的部分,也就是现在还有利用价值,一旦价值用尽,那将来会面对什么呢?
所以李俊提出了此时回梁山还不算晚,继续上山不受这份气,偏偏宋江等人认为被他们已经朝廷接纳,未来封官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
二人有了分歧,李俊又顾念之前的情谊,还是留了下来。
一直到讨伐方腊一战,让李俊彻底清醒过来。
讨伐方腊是梁山好汉们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战,最后方腊被擒,梁山好汉们大获全胜,可是同样伤的伤、亡的亡,最后仅剩下18人。
而宋江此时此刻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似乎朝廷觉得他们可有可无,更像是棋子。
但是自己自己回不了头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班师回朝。
李俊在他们这些梁山好汉中属于比较清醒的,没有因为朝廷虚无缥缈的“大饼”迷失,也没有因为欣赏宋江而一味的认同他的做法。
在关键时刻他立马看清了局势,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所以一行人到了苏州的时候,李俊借着生病的机会向宋江说恢复好了再启程,并留下了童家兄弟做伴,让宋江先行离开。
等到宋江一走,他们就立马动身去了海外。
这一点在《水浒后传》中也有提到:李俊等三人坐船来到了暹罗,本来想着寻一处安稳度日,不曾想暹罗国内发生了冲突,其国王遇害。
于是李俊便平复混乱局面,在大家的支持下成为了暹罗的国王。
另外一边的宋江如何呢?最终难逃朝廷“过河拆桥”的宿命,一杯毒酒,彻底终结了梁山好汉的时代。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