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体验“一日店长”,制作盲盒“请陌生人阅读”……书店人用心召唤阅读

小书店新开始,“书香城市”有更多新期待

“这次回来,我们一定要陪你更久。”这是沪上乃至全国第一家图像小说书店“安古莱姆”的回归宣言。

在愚园路经营“安古莱姆”400多天后,去年9月,“80后”刘玉做出一个决定:更换场地、调整经营策略。今年1月,安古莱姆书店及空间2.0在虹口区哈尔滨大楼静悄悄地开了。春节期间,“安古莱姆”社交账号发出一段拜年视频,除了合作插画师、艺术家和出版机构的问候,更大篇幅来自读者——有人在书店新址录下祝福,更有广州、太原、烟台、无锡、济宁等全国各地的书店会员。

位于今潮8弄的乐开书店,春节期间没有打烊。书店楼下是一家二次元“谷子”餐厅,门口大大的易拉宝写着“乐开书店13岁啦”。顺着楼梯走上二楼,记者听到两位中年读者低声交流“这里挺特别”。

继在今潮8弄开分店后,乐开书店去年底又在杨浦区Young剧场西侧“悠杨里”步行街开了一个小小的“乐开驿站”。“开书店,殚精竭虑,但精神上满足。”乐开书店店主“蜗牛”赵艳苹说。

在一座有书香的城市诗意栖居,是很多人的期许。小书店的活力,是“书香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一年,在上海,小书店有了新开始。

找到内容与商业平衡

“从内容出发,找到合适的模式,书店的路才可能走得稳。”

春节假期,武康大楼再度迎来大客流。正月初二,作为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示范点的大隐书局·印象武康主题店重新开门,又有了迭代升级的新面貌。

2016年开业的这家大隐书局是大隐品牌的第一家店。最初,让这家“大隐于市”的大隐书局被更多人关注到的是书店门口的一张长椅。书店门口的人行道较窄,有个6条公交线路停靠的车站。书店向内退后“让”出的地方和一张长椅,为等车的市民辟出一个遮蔽风雨和烈日的空间。本是不事声张的一份善意,为书店赢得意外的名声。

从武康大楼出发,这个上海本土书店品牌以“千店千面、一店一策”的战略在城市不同地方播撒书香。去年初,大隐书局的“一号店”一度面临闭店险境。各方助力下,书店的灯得以继续亮下去。

不断“变身”、予人新鲜感,成为这家小书店重新出发的经营之道。改造为印象武康主题店后,除了在图书选品上更凸显上海主题、海派特色,书店还增设上海旅游咨询服务标识,提供文旅相关咨询服务及其他特色公益服务,联动区域内其他特色商业和文旅资源。占据一面墙的海派主题特色印章,满足集章族和游客需求,很受欢迎。蛇年新春再度升级,书店扩大了场景化体验空间,规划生活美学图书区和社科历史图书区,为旅游打卡的读者提供了解上海、了解衡复风貌历史与文化的参考文献。

如果说,武康大楼的大隐书局以不断变化的身姿“接住”文旅流量,彰显小书店的一种生存模式,图像小说书店“安古莱姆”则是主动撤出网红街区。记者走进这家迁址重开的小书店发现,无论是布置风格还是经营业务方向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书店减去更受游客欢迎的“可爱的小东西”,增加了图书租赁业务,书店靠墙一侧所有图书都能租赁,加上还未陈列出的约有1000册。会员可以借书,在书店边看书边享用免费咖啡、饮品,异地会员有免邮次数。靠近咖啡吧台一侧则是零售区,精选值得读者买回家的书。

图书之外,“安古莱姆”还做原创作品开发及零售。“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空间,让插画师、艺术家作品能在这里寄售,更是了解插画师、艺术家的风格特点后,与他们共创作品。在书店里陈列的每位艺术家作品都是有故事的。”刘玉期待,书店在更精准的业务模式和降低的成本中,逐渐找到内容与商业平衡之道。“从内容出发,找到合适的模式,书店的路才可能走得稳。”

推荐勾起阅读与消费

“能否让读者感到不一样,考验书店主理人的眼光和趣味。”

“家人支持你开书店吗?”听到记者的问题,刘玉笑道:“不反对,就是最大的支持。”

赵艳苹则说,自由职业的丈夫是书店的“义工”。2018年夏天,她与丈夫开了一辆“书车”,车上载着书与家人,历时58天,行驶9000公里,让这个移动书摊抵达11个省份。这段经历被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了“乐开”。

在乐开书店今潮8弄店楼梯转角处,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乐开走过的历程,而书店的书架设计成巴士的样子,也是对这段“书车”旅程的纪念。目前经营两家线下店的赵艳苹仍然会找机会去集市摆书摊,去年底新开的“乐开驿站”同样是书摊理念的延伸。

书店进入第14年,赵艳苹觉得,每一年都是新的开始。“我们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可能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及时发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二是多条腿走路,才能更稳健。”多年来,乐开书店保持着既有新书也有二手书、既售书也租书的模式。“一方面是有补充收入,另一方面是维持用户黏性”。

在乐开书店,读者还能经常发现为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个小众出版社策划的展览,书架上贴满一张张手写的推荐理由卡片,也让读者觉得“有温度”。在赵艳苹看来,这些都是千方百计让读者发现一本书、勾起阅读这本书的欲望的方式,特别是想要立刻阅读的冲动。“网上再快,也要等上至少一天。在价格差异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书店的有效推荐可以明显促进现场消费。”

乐开书店提倡“以书为礼”的理念。1月新年,书店销量有明显提升。春节前,赵艳苹整理了一份书店年货礼单,既有新年海报、日历、春联,也有年画、冰箱贴、民俗小摆件。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书店里的布置年味十足。“其实礼物赛道也很‘卷’,大家都想找到可以凸显心意和新意的独特礼物。读者到书店来,如果有不一样的发现,渐渐地就会愿意把书店列入挑选礼物的地方。能否让读者感到不一样,考验书店主理人的眼光和趣味。”赵艳苹说,乐开在选书上更倾向为大众选一些没那么畅销的书,但未必是小众的专业书。“这些书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被大众看到,不够畅销,但其实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一旦绝版就很难再版,非常可惜。我们希望这些书能被更多人发现,这是一家小书店所能做的。”

“我对开这家书店的信心来自对图像小说、图像艺术的认可。”刘玉说,外部环境可能是决定书店能走多远的因素之一,而“安古莱姆”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能否打造出一个属于图像小说的生态圈,让更多读者发现过去没有发现的这个图书门类。不只是孩子才能读漫画书,成人同样可以从内容相对严肃的图像小说中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再试一次。”坐在安古莱姆书店及空间2.0的小桌旁,刘玉对记者表示。

开书店幸福值比较高

“可能也只有上海的土壤,可容纳这么多不同垂类的小书店。”

距离武康大楼不远,天平路42号,梯书店落幕后,今年1月,有读者惊喜地发现,这个小院子里,进驻了一家新书店“Paper Moon”。与上一家书店偏重设计类和外文版图书不同,这家新开的小书店更偏女性力量。“最喜欢书店角落那排陶罐,大大小小,土地色系,像是从黑地红砖里生长出来一般,和都市的精致感形成饶有趣味的对比。书店的选书也颇为有趣,似乎刻意避开了那些特别畅销、耳熟能详的。”有读者探店后说。

“Paper Moon”从华亭路搬到天平路,接过上一家小书店的“接力棒”,店主唐霜觉得,既是新的开始,也仿佛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一个书店上长出另一个书店,从此这条路有了新的期待。”有读者写道。

在古宜路开了5年的2040书店暂别三个月后,今年1月同样有了新的开始。搬到徐汇西岸龙启路后,书店以“果麦书店”名称重新与读者见面,招牌活动“一日店长”体验招募再度开启。“这个传统能保持下来,真是太开心了!”有读者留言。

在1月新开业的滨港商业中心,“读者生活艺术岛”开启为期半年的“慢闪”,以《读者》杂志为文化内核,融合艺术展览、创意市集、文化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这是读者书店外滩旗舰店落幕后,“读者”品牌又一次在线下空间与市民相逢。

在很多人眼里,总能看到小书店的倔强身影,总能发现新的阅读形态的生长,是喜欢上海的理由之一。

“人与人相遇,人与书相遇,开书店是一份幸福值比较高的工作。”赵艳苹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在书店里听到读者的夸奖和祝福,总能让你在感觉疲惫的时候重新加满油。”

“第一次开书店,没想到能开在愚园路这样火的地方。虽然赔了,但让很多人知道有这样一家图像小说书店存在。搬到哈尔滨大楼,没那么热闹,但或许是我们稳扎稳打、长期发展的一个开始。”刘玉笑道,“可能也只有上海的土壤,可以容纳这么多不同垂类的小书店。要是换到别的地方,我们早就关门了。”

在赵艳苹眼中,每家小书店都是不可复制的,不同的经营者选书不同,营造的氛围也不一样,重要的是,小书店要找到自己的活法,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乐开书店里有一个主题展区叫“下午茶书单”,集中了书店里18元至45元的图书,为读者提供“性价比”之选。因为定价不高,读者感受到的线上线下价差就小,效果颇佳。为陌生人推荐图书的“请陌生人阅读”活动也很受欢迎,读者可以在书店里挑选图书写下推荐语制作成盲盒,下一位读者选走盲盒,要在书店里选购图书制作一个新的盲盒传递给下一个陌生人。这种参与感和体验性,同样让读者更愿意在书店买书。

1月,赵艳苹在乐开书店发起一个新活动,提倡“放下手机,享受阅读”。读者报名后把手机放进指定处,两小时不碰手机,就能退回30元报名费,或抵扣35元店内消费。在乐开书店今潮8弄店的收银台上,记者看到这个颇有意思的“手机监狱”道具。

小书店的每一个新点子、每一张推荐卡片背后,是对阅读的召唤,是书店人点点滴滴的用心,也是书店仍会存在下去的理由。(记者 施晨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