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似乎正频频掏出筹码,想试探一下“胜率”。最近,美国知名智库又在推演胜率了,报告里提到,美军如果卷入台海冲突,虽然有可能取得“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军若出动150架战略轰炸机,配合2200枚先进导弹,可以重创解放军的舰艇和基地。这种胜利的代价却触目惊心。模拟结论指出,美军至少需要损失两艘航母、20艘大型舰艇以及将近500架战机。这还只是“理想条件”下的推演——换句话说,战场上可能更惨烈。
(马英九采访视频-“你知道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吗? 他们做了18次美中假想战争军推,18次都是美国输。”)
按照美方的推演,美军在台海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似乎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美军自身的隐患也不容忽视。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军事推演总是过于乐观。无论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更近的中东战争,美军都曾寄希望于“速战速决”,结果却陷入旷日持久的泥淖。台海问题上,这样的乐观推演会不会再次让美军“翻车”?
接下来,我们分析几个关键点,看看美军推演中的胜率到底有多少水分。
1. 推演中的“惨胜代价”
根据最新的模拟数据,美军要想在台海冲突中获胜,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模拟报告提到,美军需要出动2200枚AGM158C导弹才能摧毁解放军的舰队。简单换算一下,这批导弹的成本就高达66亿美元。而且,即便美军真的能筹集出这么多导弹,库存能不能撑住一场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战争?这是个大问题。
更可怕的是,美军的损失并不仅限于装备。推演中提到,两个航母编队将面临解放军导弹的精准打击。航母在战略上固然重要,但它们也是“高价值目标”。一旦被击沉,不仅会让美军颜面尽失,还可能引发美国内部的强烈反对情绪。简单美军即便“赢了”,也可能输掉更多。
2. 解放军的实力今非昔比
美军推演的另一个问题是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过去几年,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在近海作战领域。无论是东风导弹体系,还是反舰能力,解放军都具备了强大的威慑力。更重要的是,台海冲突本质上是“家门口的战争”。解放军的后勤、情报和作战支持能力,都占据了天然优势。
(《美联社》报道截图 - 中国更具攻击性,对美国、盟友危险)
相比之下,美军的远程投送能力虽然强大,但在台海这种近距离高强度对抗中,并不一定能占到便宜。举个例子,B-2隐形轰炸机虽然性能优越,但它的出勤率和维护成本却是个大问题。一场战争下来,解放军的损失可能远小于美军的预期,而美军却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3. 美国的战争心理误区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战争思维似乎总带着一种“速胜心理”。朝鲜战争时,美国曾信誓旦旦地计划用一个月解决战斗,结果打了三年还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越南战争更是让美军陷入了十几年的泥潭,最终不得不狼狈撤军。
这些历史教训似乎并没有让美国智库吸取太多经验。台海战争的推演中,美军仍然幻想通过短时间内的高强度打击,一举摧毁解放军的战斗力。战争从来不会按剧本走。尤其是面对一支已经具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解放军,美军的这一幻想注定难以实现。
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经济上的比拼。美军推演中提到的66亿美元导弹费用,只是冰山一角。一场战争下来,军费开支可能突破上千亿美元。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盟友是否愿意跟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虽然在战略上依赖美国,但一旦战争蔓延到这些国家本土,它们是否还会继续支持美军?可以说,美军在台海战争中的“胜率”,并不取决于战场上的表现,而是更复杂的国际和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