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北京大学的“天才许晨阳”,可以说是数学界独树一帜的存在。

许晨阳不仅小小年纪就在数学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更是在高中时期就斩获了多项奥数大奖,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



在学校里面,年少成名的许晨阳身上一直带着天才的光环。

年少的许晨阳不仅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头衔”,反而一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堪称“北大卷王”。

从大学本科到博士毕业许晨阳一路开挂,顺风顺水。



只不过令众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投入了国家的心血去打造的人才,却在几年前毅然离家,赴美教学,走前留下三句话“振聋发聩”。

“北大天才许晨阳”

许晨阳出生在重庆的一个高知家庭里面。

都说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但是很显然,许晨阳并不在这三代人之中。



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与引导之下,许晨阳从小便在数学方面呈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当许晨阳的同龄人还在研究九九乘法表的时候,许晨阳就已经早早的拿出了小学奥数的练习册。

了解了儿子在数学方面惊人的潜力之后,许晨阳的父母便专门针对数学知识对许晨阳进行教育。



小时候但凡是许晨阳感兴趣的书籍、话题、玩具等,许晨阳的父母都会毫不吝啬的为许晨阳搜集,在满足许晨阳好奇心的同时培养他的学术思维。

在许晨阳父母的有意培养之下,许晨阳从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小年纪就头顶着学霸的光环,已经有了未来“北大天才”的雏形。

曾经有科学家提出,智商能够达到140的人类就可以被称为天才。

有一些天才因为生来便对某些学术具有特殊的兴趣。

先天的优势加上后天的培养导致了他们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研究上面,反而减少了对外界的感知。



有一些天才他们生来便有社交障碍,性情呆板木讷,与外界的交流欲望降低。

这一症状在医学上面被称为阿斯伯格综合症,也是人们常说的“天才病”之一。

许晨阳虽然在数学方面天赋极高,是当之无愧的天才,性情却并不木讷,反而为人十分的谦逊。

小小年纪便“身负盛名”的许晨阳,身边最不缺的便是同龄人的艳羡声以及大人的打趣声。



每当有同学的家长或者是邻居阿姨笑着调侃许晨阳是“小天才”时,许晨阳都会腼腆的笑笑,然后回答“我只是数学好罢了”。

许晨阳高中就读于成都市的树德中学。

在许晨阳读高中那段时间,连续三年数学全校第一的头衔全部被许晨阳包揽了。



直到今天,树德中学里面依然有许晨阳的传奇。

由于数学成绩实在是太过优异,高二那年,许晨阳便被老师推荐去参加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冬令营。

原本老师最初的想法就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让许晨阳借此去接触一些与他同年龄的佼佼者,相互学习促进一下。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当时年仅17岁的许晨阳却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直接拿下了四川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并且入选了中国数学集训队。

当时就有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老师听了许晨阳的事迹,专门与徐晨阳进行了沟通交流。



经此一役,许晨阳不仅在数学界展露了头角,并且还成功地拿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保送名额。

“回国任教的六年”

1999年,对许晨阳来说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是许晨阳正式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读书的第一年。



进入大学之后,有了专业的知识和老师进行系统的培养,许晨阳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数学研究中。

三年本科,两年硕士,在短短5年时间里面,许晨阳就完成了自己的本硕学习。

与许晨阳同期的那一批学生中提了许晨阳都要感叹一句“卷中之王”。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生活中,许晨阳几乎每天都要与“代数几何”打交道。

用许晨阳周围同学的话来说,高数就像是许晨阳的女朋友,每天与他形影不离。

转眼间许晨阳的研究生毕业了,但是许晨阳却并没有因此停止他学术研究的脚步,而是选择了出国深造。



凭借许晨阳优异的履历,很快就有学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在众多的选择之中,许晨阳决定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事实证明,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的,很快许晨阳就在美国的学术界里面开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之后更是被教授推荐前往了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拿下了博士后的学位。

在学位的学习中,许晨阳达到了最高境界。

到了面临就业的时候,诸多美国的大学都表示如果许晨阳愿意前去任教可以直接授予他副教授的职位。



只不过,许晨阳参与数学学术研究这么多年,一直将一句话作为座右铭,那就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许晨阳一直没有忘记祖国以及母校对自己的培养。

在2012年,学成的许晨阳进入了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教,真正的回归了母校。



昔日的“北大卷王”再次归来,许晨阳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如鱼得水,更是将自己的“卷”贯彻到了整个团队之中。

仅仅一年的时间,许晨阳就带领着自己的学术团队创造了不菲的佳绩,获得了求是基金会所颁发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在这一年里,许晨阳还被北京大学破格提拔为了教授。

许晨阳回国任教仅仅六年的时间,就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带来了诸多荣誉。

其中包括了“拉马努金奖”以及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许晨阳的请辞”

当时很多人都沉浸在许晨阳带来的荣誉之中不可自拔,并且为祖国数学界得此人才而自喜。

没等众人欢欣多久,许晨阳就公布了自己将辞去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前往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的消息。

这一消息发表引起了许多国人的不满,原因很简单,众人都认为是祖国培养了许晨阳,许晨阳的这一做法无疑是恩将仇报。



在众说纷纭之中也有一少部分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当年许晨阳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时,有许多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使他心安理得的留在美国。

许晨阳却坚定的选择了回到自己的母校,科学家的黄金时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为了做戏的话,六年的时间未免太大。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许晨阳决心离家,前往美国任教呢?



对于这个问题,许晨阳并没有避讳,而是直接给出来答案。

按照许晨阳所言,第一点国内的研究太过于看中资历和人情,这导致了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出头的机会。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作为科学家更应该要承认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天才是不分出身和年纪的。

资历和人情这两个字却直白的与年纪和出身挂上了钩,导致了学术界的水并不“单纯”。



第二点,学术造假的问题太过严重,不多说别的,就目前国内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都有可能面临这论文代写的问题,更何况是严谨许多的研究。

认真写作的论文普遍呈现出来形式化的特点,没有什么创新点和看点。

第三点,国内的气氛太过浮躁,很多人都不能潜下心来专心的研究学术。

简单的研究被参杂了太多的利益纷争,而这却是作为科研人员的大忌。



曾经科学家搞研究是为了为国家做贡献,但是现在科学家搞研究却是为了发财,这明显和初衷背道而驰了。

种种原因放在一起,种种不好的现象被许晨阳看在眼里,最终让许晨阳坚定了想要离开的决心。



回答完国人的疑惑,解决好自己在国内的事情,许晨阳再没有了牵挂,国内的种种舆论如何发酵都与许晨阳无关了。

可以说,许晨阳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这些也导致了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术研究,也仅仅只奉献给了学术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