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家庭,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个家庭,走出8位军人,他们一个个投身军旅,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更有两位将军,用生命书写着关于家族荣耀的勋章。这个家族的核心人物,便是开国少将涂通今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游览”涂通今的人生简历。

关于命运的改变

“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这是涂通今将军名字的来源,也是家人对他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有文化,有学识。

在整个家族的影响下,涂通今从小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每天都捧着书读着,跟他一般大的孩子却在泥地里打滚。

一天,父亲突然对涂通今说:“孩子,你们学校要停办,你可能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了。”涂通今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学业。



1929年,红军入闽路过涂通今所在的村子,并在这里掀起一股革命浪潮。刚被迫结束学业的涂通今,第一次聆听了毛主席关于革命的一场演讲。

关于这段往事,涂通今后来回忆道:“毛主席就住在我们同街的药店里,他上街和大家同庆同乐,还在群众集会上讲了话,号召我们大土豪分田地,毛主席的话很有号召力,这让我深深认同革命的远景,从这之后,我坚定了要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经过慎重的考虑,18岁的涂通今毅然决定加入工农红军。于是,他告别了族人,踏上了革命征程。刚加入部队时,血气方刚,一心想要为百姓做事的涂通今跟上级提出要求,希望可以让他上前线,他要用自己的身躯保卫国家。

然而,涂通今一腔热血被浇灭了,为什么呢?原来,此时的苏区正处在反“围剿”斗争期间,每日的伤亡人数只增不减,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很大。因此,涂通今接受部队的安排,来到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工作。

让涂通今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



关于长征,关于生死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涂通今所在的红9军团也踏上了这一艰苦卓绝的征程。在长征途中,他一边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一边还要肩负起救治伤员的责任。

而长征时期的这段经历,给涂通今造成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很多人看来,红军长征过雪山、过草地的苦难,必然会给经历者带来铭记一生的影响,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但对于涂通今来说,长征带给他的,更多是对生命的思考。

长征途中,医疗设备相当紧缺,其中最令人头疼的是如何给伤员们做手术。在当时那个环境里,医护人员只能做一些诸如消毒、包扎、止血、取子弹、取骨片这样处置的小手术,至于断肢和内脏手术,根本没有办法做,这就导致不少同志因此失去生命。

类似的事情,涂通今在长征期间也经历过几次。他的助手,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踏实肯干,性格开朗。这个小兵刚开始是肚子疼,但是因为部队忙着行军打仗,为了不耽误进度,小兵一直忍着腹部的疼痛,后来肚子越来越大,卫生队进行检查后,推测是阑尾炎。



由于医疗设备紧缺,小兵的病没有办法医治,导致最后因病去世了。等部队到了赤水河的茅台镇附近后,涂通今跟着战友们把他的尸体埋在了河边。

这不是涂通今第一次见生死,也不会是他最后一次见生死,只是看着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因无法治疗离世,那种令人痛心的无奈感让他记了一辈子。

关于爱,关于继承

经过长征的考验,部队到达陕甘宁边区,这时候的涂通今也被调到中央教导师卫生处。1938年,涂通今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报请卫生部批准后,进入八路军卫生学校学习(1940年该校扩大成为中国医科大学)。

前文提到,涂通今因学校停办而辍学,所以他的学历要比同校其他人低,自然也没有学过数理化和生物课程,这就导致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



涂通今是经历过长征的人,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没有被困难打倒。涂通今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常常是别的同学都就寝休息了,涂通今还在小油灯下学习。

身为解剖课代表的涂通今,为了学透这门课,特意画了厚厚一本解剖图册,这本图册内容全面,逻辑缜密,成了班里人人传看的学习资料。涂通今也渐渐成了班里面的风云人物。

在医科大学学习期间,涂通今还收获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美好感情,对方是刚从抗日前线返回的河南姑娘王黎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学习成绩好,相貌端正的王黎走进涂通今的心里。虽然两人因学习工作的缘故经常见面,但是涂通今始终没有向王黎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年涂通今25岁,而王黎只有19岁,她能不能看上自己呢?6岁的年纪差是涂通今眼下最在意的事情。

那天傍晚,涂通今约王黎到河边散步,走着走着,涂通今鼓起勇气问王黎:“你有没有对象?”



涂通今的一句话,立刻让王黎明白到涂通今对自己的感情。她原本以为涂通今就是把自己当作是下属,完全没想到涂通今竟然对自己有另外的意思。

这天不久后,王黎便跟涂通今在一起了。后来有同学开玩笑地问她:“他年龄那么大,跟你不是很般配吧?”听到同学说这样的话,王黎急切说道:“不是这样的,涂通今人很好,心眼很实在,我非常愿意跟他在一起。”

事实证明,王黎没有看错人。

1941年,涂通今和王黎举办了一场极其简朴的婚礼。婚礼上没有奢华的菜肴,更没有复杂的装潢,只有一个带棚的饭铺,一碗牛肉、一碗羊肉、一碗红烧肉、一碗萝卜……

在新婚之夜的窑洞里,涂通今紧紧握着王黎的手向她承诺:“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革命夫妻了,我今生今世都不会离开你的!”

感情甚好的他们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分别是涂柳果、涂雪松和涂西华。这三个孩子不仅是父母感情的见证者,更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在涂通今夫妇的教育下,孩子们继承了涂通今的衣钵,成为医学学科的专业人士。



涂柳果是解放军总医院的普外教授,他的妻子是医院医务部的主任;涂雪松是知名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涂西华完成国防大学的课业后去了美国念书。

值得一提的是,大儿媳妇在1997年被授予少将头衔,也是1997年授予少将军衔的唯一女性,她也是家里的第二位将军(第一位将军是涂通今少将)。至此,涂通今家里总共有8名军人,2名将军,这也难怪朋友们会开玩笑说他们家可以组成一支军官队伍。

我们继续将镜头拉到涂通今身上。从医科大学毕业后,涂通今被分配到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担任外科主治医生。后来由于工作出色,他于1949年初被派往西柏坡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1951年,涂通今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留学。四年后,涂通今以一篇30余万字的论文《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1964年,涂通今被晋升为少将军衔。此后,涂通今以一个神经外科专家和教育家(回国后涂通今被派往第四军医大学任校长)的身份,为医学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2023年春天,涂通今少将与世长辞,享年109岁。涂通今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他的故事,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