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正式上班,告别轻松惬意的假期生活,疲劳、困倦、焦虑等症状悄然来袭,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应尽快调整状态,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节后综合征”,也常被称为假期综合征,是指人们在节假日之后,由于生活或工作节奏的变化等原因,出现的一系列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表现。身体上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眼干、口干舌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精神上则可能出现焦虑、疲惫、抑郁、易怒等负面情绪。此外,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导致工作或学习效率低下;白天精神萎靡、夜间亢奋甚至失眠。

“节后综合征”在医学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出现相应症状时不必过于紧张,应当科学调整身心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理治疗师蒋连英表示:“应对‘节后综合征’,我们首先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起床和入睡时间,让生物钟重新适应工作日的规律作息。其次,恢复适度的运动。通过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可以有效缓解持续兴奋的神经和紧张情绪,帮助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此外,适度运动也是缓解“节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促进睡眠。学生和上班族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羽毛球等。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有助于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看书、听舒缓的音乐等。

记者:徐哲

摄影:徐哲

编辑:沈逸清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