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开始访问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新任国务卿的首次出访没有按照传统选择欧洲或亚洲国家,而是迫不及待地前往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凸显了美国急于破解移民难题、维护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谋求地缘竞争优势的战略目的。美国本应以平等、协商、合作的姿态同近邻拉美国家开展对话,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但却大搞胁迫外交,动辄以制裁和武力相威胁,编造谎言打压竞争对手,破坏国际秩序,引发多轮外交风波。

无中生有,威胁夺取国际航道。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就职前后也多次宣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甚至表示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夺回运河。美国国会参议院贸易、科学和运输委员会1月底举行听证会,认为巴拿马“可能”违反了两国之间签订的运河条约。会议在没有展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无端指责巴拿马对美国船只收取不合理过境费,污蔑运河区的中国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议员还对未应美方要求出席听证会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副局长进行威胁,表示未来将强迫其作证。美方肆意蛮横的做法遭到巴拿马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发表声明,代表国家和人民拒绝特朗普夺取巴拿马运河的言论。鲁比奥到访前夕,巴拿马首都爆发反美示威,总统穆利诺表示,排除与美国就运河主权进行谈判的可能性。

蛮横霸道,动用军机遣返移民。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逮捕非法移民行动,单日逮捕人数曾逾千人。为尽快将被捕人员驱逐出境,美国政府罕见动用军用运输机强行向墨西哥、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遣返移民。媒体报道,墨西哥不但拒绝美军机入境,还反对飞往危地马拉的美军机过境墨西哥领空,使其不得不绕道而行。哥伦比亚一度也拒绝美军机入境,但在特朗普以征收关税为报复的威胁下最终妥协,哥空军派遣军机接回移民,其中很多为妇女和儿童。哥外长表示,被美军机遣返的哥伦比亚人在哥美两国均无犯罪记录,但他们当初在美军机上被戴上镣铐,当作罪犯对待。军机驱逐移民事件引发美同拉美多国的外交风波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充分暴露了美国以强欺弱、肆意妄为的霸道行径。

独断专行,践踏蔑视国际秩序。特朗普就职首日签署行政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并要求所有联邦政府的地图和文件作出相应变化,谷歌公司随即也表示将更改地图名称。此举立即引发墨西哥总统致函反对,认为美国无权更改国际水域名称。1月3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将古巴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并认为此举旨在“保护美国并帮助古巴人民”。讽刺的是,半个月前的1月14日,前任总统拜登刚刚将古巴从该名单中移除。美国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不仅对古巴不尊重,更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破坏,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并不以事实为依据,不过是党派斗争和政治撕裂的牺牲品罢了。

威逼利诱,肆意挥舞制裁大棒。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对进口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墨西哥经济部长称,此举公然违背美墨加协定,非常危险。墨国会议员表示,这是墨西哥独立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经济攻击。墨西哥总统当日即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准备启用“B计划”,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此前,为报复哥伦比亚政府拒绝美军机遣返移民,特朗普指示美国政府对所有进入哥伦比亚的商品紧急征收25%的关税,并在一周后将加征的关税提高到50%;对哥伦比亚政府官员及其所有盟友和支持者实施旅行禁令,并立即撤销签证;加强海关对哥人员和货物查验并对哥实施财政和金融制裁。美国通过施压最终迫使哥伦比亚作出妥协,但同时也让国际社会再次认清美国胁迫外交的险恶用心。

长期以来,美国将拉美视为自家“后院”,通过胁迫外交迫使拉美国家服从美国利益。“门罗主义”在美洲阴魂不散,始终披着各色外衣游荡在各个历史时期,当下的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胁迫外交走向极端,令美拉关系日益撕裂。美国若不能放弃长期抱持的霸权心理,而以平等、协商、合作的姿态处理美拉关系,最终受到伤害的不会只是拉美国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历史教训值得美国汲取。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讲师 周默草)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