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一种高等的群居动物,生来就是具有模仿学习属性的,

很多人都会因为一种流行的风潮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转而追求大众所认同的行为逻辑,



但很少能够掌控自己的意识,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也就是一些专家口中所谓的“群体迷失”。

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的“群体迷失”很容易形成不可控的舆论风暴。

一、群体性迷失的现象与根源

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甚嚣尘上,成为群体性迷失的一个显著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主义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自我认同需求

当看到周围人都在追求名牌、奢侈品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跟风购买,认为这样才能融入某个群体,获得他人的认可。



以苹果手机为例,每一次新品发布,都会引发抢购热潮,一些人甚至不惜借贷购买最新款,而并非真正基于自身的需求。

他们认为拥有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融入所谓“时尚群体”的标志,这种盲目跟风消费的行为,就是群体性迷失的一种体现。

在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提到,群体中的个人容易丧失理性,盲目跟随群体的行为和观念。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在群体的消费行为中失去了对自身真实需求的判断,陷入了群体性的消费迷失



并且当下社交媒体的兴起,虽然让信息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

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维,容易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这也是群体性迷失的重要方面。



还记得2021年的时候,网络上曾传出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其实是一家媒体提前编辑好不小心发布的,却引发无数媒体转发,

造成了袁隆平明明还在医院救治,外界却已传他去世的负面新闻。这种负面的、未经证实的消息在群体的传播中被不断放大,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往往倾向于采取启发式思维,即凭借直觉和经验快速做出判断,而忽视了对信息的深入分析和验证。

在社交媒体的群体环境中,这种思维方式被进一步强化,导致人们更容易陷入信息盲从的陷阱。

二、“半人时代”的特点表现

彭林教授所提到的“半人时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与物质追求的失衡,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的积累和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充实和提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在物质追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迷失了自我。



有这样一位来访者,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现在继续生活下去也不过就是机械的重复,因此希望我能给一点建议,

这位来访者是个年轻的企业家,在短短几年内通过努力打拼积累了巨额财富,他拥有豪车、豪宅,过上了看似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他却感到内心极度空虚,每天被焦虑和迷茫所困扰,发现自己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但却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他曾经热爱的音乐、绘画等兴趣爱好早已被抛诸脑后,精神世界变得一片荒芜,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正是“半人时代”的典型特征。

为此我鼓励他重新开启爱好的学习,从精神食粮的层面给自己找一些慰藉,也可以多与人沟通,不要让自己陷入虚无的内耗中。

面对群体性迷失和“半人时代”的现状,个体的自我反思和成长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学会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找到平衡,不再盲目跟风消费,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充实和成长

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面对各种信息和观念保持理性思考,不轻易被他人左右。

清华教授彭林所指出的中国人陷入群体性迷失和“半人时代”横行的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

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群体的洪流所淹没,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