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之际,健康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擂台赛」,经过筛选和角逐,「2024年度健康界十大优秀项目」从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些项目以其创新性 、实用性和领先性,获得了众多医疗机构和医健企业的广泛赞誉。本期将为您揭秘「绿色约定: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专业促进项目」,这 一项目具备哪些独到之处,能为行业带来哪些专业价值?且听我们给您说道说道。
全球气候形势严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创历史新高。各国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防止温度灾难性上升,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破坏性影响。
医院是各国的能耗大户,也是「排碳大户」。据统计,全球医院能耗量在公立机构中都名列前茅,美国医院的能耗在所有建筑中排名第二,中国医院的建筑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能耗的1.6-2倍,一些综合医院建筑的能耗值甚至达到重点用能建筑标准的4.6倍;在碳排放方面,全球医疗部门的平均排碳量为4.4%,高于飞机和轮船的碳排放,后者的碳排放量不到3%。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粗放式能源管理办法和低层次的技术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医院节能减排的需求,而深挖节能技术潜力、精细化管理运行细节,才是医院能耗管理的正解。 由此开始探索更绿色的医院建设和运行管理。2003年,美国提出全球首个针对医疗建筑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2010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推广绿色医疗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在我国重点扶持相关项目。目前,绿色医院建设已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大趋势。
不过,绿色医院涵盖的内容范围广泛,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业内对绿色医院比较普遍的提法有三个方面,即绿色医院建筑与环境、绿色医疗和绿色管理。 现阶段,国内绿色医院发展现状如何?还有哪些难题有待解决?
绿色建筑是「地基」
为了减少医院的能耗,降低人力资源和成本支出,绿色医院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国内得到推广和落地。 2010 年,解放军总医院王树峰将「绿色医院」内涵的本质归纳为生态、节能、环保、安全、高效。 其评价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流程顺畅、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与环境; 二是优质安全、快捷方便、人文关怀的绿色医疗; 三是科学管理、高效运行、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
其中,绿色医院建筑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实现绿色医院的第一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指出,绿色医院涵盖了医院建设的全周期,涉及的产业范围非常广,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其中,建筑作为基础性业务,是行业内相对比较完善的产业。绿色医院建筑一般从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全面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保护医院接触人员的健康、保护周围社区的健康、保护全球环境和自然资源。
「绿色医院建筑是开展医疗活动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医疗活动都要依托医院建筑并在医院建筑内部进行。这相当于盖房子的地基,关系着医院整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如果没有重视环境和资源友好,相当于没打好根基,后续医院的管理运营都会受到影响。」石礼忠对健康界表示。
「医院建筑是最复杂的公共建筑。」山东省中医院基建处处长杜艳云对健康界进一步指出,在绿色医院立项之前,需要做好节能评审工作,按照节能和绿色医院二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最基本的需求设计。
同时,必须考虑项目建设初期、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三个维度的把握,将设计、施工、运维纳入绿色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考量范围内:
设计上根据节能评审、绿建二星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装配式建设的要求,充分论证项目实际情况,积极将新工艺、新材料引进设计;
施工上,将可周转的材料、废水利用、降尘措施、新科技材料等的应用,BIM、SWOT分析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鱼骨分析图等管理工具的使用,让建设管理更有序、绿色、高效;
运维上,积极引入和推动BA控制室(后勤管理平台)及智慧医院等智慧化平台,真正实现医院建筑运维维保的低碳、绿色、环保。
现阶段,绿色医院建筑建设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绿色理念改造老院区,二是建设新院区。
改造老院区,是通过内外装、水、电、暖等设备设施的更新,改变原有建筑就医流线不合理、设备设施老化、水电等管线「跑冒滴漏」严重的现状,在有效利用原有建筑的同时,更有效的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保温防水、防震抗震等要求,从建设、运维、改造医院整体管控达到绿色医院目标。
建设新院区,则可以从立项到运维都由专业的团队和人员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节能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运维管理,并有可靠、节能、绿色的材料为绿色医院建设奠定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绿色医院涵盖的内容范围广泛,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链,涵盖了建筑材料、技术设备、运行管理,包括节能照明、通风系统、温控系统、排水、废物处理、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环节。
根据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的一份分析报告,2024 年全球绿色医院市场规模约为458.1 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会快速增长,到203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54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3.2%左右。2023年,北美是绿色医院市场最大的地区,亚太地区则是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视线转回国内,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早前预测,2025年中国单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就有望超过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相较于国外,中国的绿色医院发展起步略晚,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理念普及、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金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来看,海外市场已经巨头林立,中国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西门子、日立公司、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Medline Industries、Stericycle Inc.、Waste Management Inc.、Trane Technologies Plc、腾氏(Tuttnauer B.V)等是全球绿色医院市场中的佼佼者;中国的参与者包括楼宇建筑智慧生态解决方案提供商美的楼宇科技、海润节能、四腾环境、中瑞恒、润和软件等 。
「摸着石头过河」
绿色医院理念在中国已发展了近30年。国内「绿色医院」概念最早产生于1997年,彼时国内学者就医院的发展方向提出「绿色医院」。不过,这一阶段主要讨论医院建成后与人的关系,没有涉及到医院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
国内绿色医院的发展真正开始于本世纪初,为了推进绿色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相关部委印发实施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加强节能宣传,改进医疗废物处理办法,推广电子病历,将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组织创建节约型的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
绿色医院建设在此之后也取得了更多进展。 2015 年 12 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51153- 2015),就绿色医院建筑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评价指标; 2020 年 2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强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 2021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样要求逐步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次年,该指标被列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中...
杜艳云指出,「回看绿色医院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见证了绿色医院建设在医院建筑、医疗废物、能源管理和患者服务方面取得很多进步。但绿色医院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理想化,在实际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从建设历程看,我认为,目前绿色医院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医院其实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石礼忠的观点也类似,他同样认为,绿色医院建设虽然已经作为各家医院的日常性工作推进,但是要明确这一工作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没有哪家医院已经建成了绿色医院。各家医院都是在探索建设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寻找更优方法。 在杜艳云看来,接下来,医院还会逐步探索更节能、更环保、更绿色、更人文、更安全的方法,「每家医院都在一点一点寻找突破口,不过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经过反复验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自2022年开始实施绿色医院项目。通过政策倡导、国际交流、调查研究等工作,项目提升了中国卫生健康行业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发现了一批国内外良好实践,促进了《中国绿色医院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指导下,从2024年开始,健康界持续开展面向全国医疗机构征集的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征集工作。据了解,2024年的工作是以2023年调研报告发现的相关指标为基础,由此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绿色医院建设典型案例。
2024年8月,历经月余时间,项目组共征集到有效案例133份,其中绿色设施及环境主题60份,绿色管理主题42份,绿色医疗主题31份。案例覆盖医院87家,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
经专家委员会研读与审阅,以案例实施的必要性与先进性、可行性与创新性、有效性与广泛性为核心参考,共遴选出60份精选案例,名单如下:
为全面展示各医疗机构在绿色医院建设的亮点经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项目组择优收录了3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绿色医院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即《医路绿航·2024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精选》。 案例集覆盖了绿色建筑设计、节能改造与能源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绿色采购等多个维度,揭示了在绿色医院建设进程中所蕴含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全方位展现了绿色医院建设的创新举措与亮点做法。
如何解决现存问题?
中国绿色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提醒,国内仍存在着认识不足、行业规范和管理经验缺乏、重建筑设施轻日常运行管理等问题。
石礼忠对健康界表示,中国绿色医院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说不系统、缺乏标准化、执行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观念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绿色医院的评价标准并非强制性要求,更像是一种引导性的规范和倡议。 缺乏约束性和强制性,可能会出现未严格执行、浮于表面等问题;
其次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尚未推行统一标准,各医院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自身对绿色医院理念的重视、认识、接受程度以及自身条件选择推进。 由于每家医院对绿色的理解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家医院各干各的,执行情况良莠不齐;
三是宣发不到位,很多发布的标准在业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影响力有限,无法触及更多受众;
四是存在系统性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存在产品不成体系、不标准化的问题。 而且政府的监督不到位,甚至可能出现产品鱼龙混杂的局面。
杜艳云则指出,首要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省、地市的专家学者,都是建立在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国家的文件进行解读,若在解读过程中再缺少专业、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绿色医院建设的前进和发展。而且政策指南比较宽泛,难以具体操作和落地,真正实施过程中效果不尽人意;其次,产品类型繁多复杂,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过快,经常会出现生产材料跟不上施工现场进度、出厂构件满足不了现场需求、新材料现场管控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石礼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是政府大力提倡,甚至将倡议变为硬性规定,与考核和评级指标挂钩,加强引导,增加执行力度;
二是更新标准,圈定范围,并非制定完全统一的标准,在充分发挥各自医院能动性的基础上为建设绿色医院提供参考框架;
三是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以次充好、浑水摸鱼的厂家,维护市场良好秩序;行业协会也要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推广和宣传,促进产业发展;医院管理者需要具备绿色医院的认识和能力,并主动实践好这一理念。
杜艳云坦言,绿色医院确实是公立医院非常值得推进的项目,但是需要更具体详细的规范引导落地实施。还需要政策支持,当地主管部门、业主方和施工单位共同协作推进。
另一名从业人士对健康界表示,绿色医院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规划、设计、建筑及新技术、新能源、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医院的管理运行及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需要制定好绿色计划,各方共同努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绿色医院概念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说,存在追求绿色高标准,可望而不可及;玩概念,把医院的一切都贴上绿标;追求眼前利益,不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认为建设绿色医院会多花钱而敷衍了事。
「要明白,绿色医院建设的关键在于抓住生态、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绿色本质,真正做出成效,为医院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 供更舒适的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这位从业人士表示。
据介绍,为了深化贯彻绿色医院的相关理念进一步落地实施,2025年,健康界将系统开展一系列工作,详情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共同为谱写绿色医院建设新篇章携手共进!
参考文章:
1、「绿色医院」建设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2024重庆国际医院建设及装备展览会
2、《医路绿航-2024绿色医院建设实践案例精选》,绿色医院项目工作组,2024-12
3、Green Hospitals Global Market Report-Market Size, Trends, and Global Forecast 2025-2034, 2025-01
4、《2025年我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9万亿元》,中国拟在建项目网,2022-10-28
【绿色约定: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专业促进项目】
✓汇聚绿色医院建设的政策引领及先进经验
✓聚焦三大领域(绿色设施及环境、绿色医疗、绿色管理)
✓全面推动医院绿色化发展(建筑节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医疗服务等)
2025,绿色医院联盟强势来袭!赶快申请加入,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