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谁为你撑腰?

——李传君《今夕何年》读后

刘小革

2025年春节前夕,我读到作家李传君的长篇小说《今夕何年》。虽然本书内容简介提示,这是一本展现农村“70”后一代的奋斗史的小说,但是我认为它的精华并不在此,而在于它是作家怀着对农民工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悲悯之情,描写农民工维权的狂风骤雨的书,甚至可以把它当成农民工维权的教科书文本。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合理合法争取权益。“为农民工维权”,是这本书重要的、独特的社会价值。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然而记忆中过去一些年,随着春节脚步的越来越近,常常传来一些人因拿不到工钱而无法回家的消息。他们大都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不幸,给本该喜庆的春节蒙上一层阴沉的雾霾。

而我们,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虽然对农民工的不幸深感同情,也对克扣工资的不良老板深恶痛绝,可是,我们其实离农民工似乎很遥远,并没有真正了解他们不幸的根源,也没有对他们有过任何帮助。

而《今夕何年》这本小说中,作者用长镜头,聚焦一群不幸的农民工,将他们拉到我们眼前。他们的苦,他们的痛,让我们不能不震惊,让我们不能不为他们愤愤不平,不能不想帮助他们维护正当的权益!

农民工的正当权益能得到维护吗?他们的血汗钱能讨回来吗?过去,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是茫然不知的。而在《今夕何年》中,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能,一定能!

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农民工维权的有力武器。“武器”是我对维权措施的称呼,也就是书中介绍的农民工维权的宝贵经验——“三加一”。需特别说明的是,这“武器”并不是作家凭空杜撰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维权工作者通过无数次维权实战总结出来的。作家李传君正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巧妙的艺术创造,成就了这部小说。

什么是“三加一”?简单说就是“公函引路、代理投诉、依法调处加维稳并重。”

请听好了,让我们一条条解析这个“武器”。

首先看“公函引路”。这四个字可不简单!强调了维权工作者每次维权都必须有农民工家乡政府出具的公函,表明他们是代表政府去为农民工维权的。有了这一条,对方政府才会重视,对方政府才可能派相关领导参与谈判。这一条是家乡政府为农民工撑腰的标志。可以说,没有这一条,根本不可能维权。

第二条是“代理投诉”。如果有必要,维权工作者应该向有关部门递交投诉书,以引起重视。这些部门是: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对方当地省委书记和省长信箱、市长热线等。“代理投诉”是维权工作者的职责。

第三条“依法调处”。即在谈判协调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法律及相关行业规定,为农民工争取最大限度的合法权益。这一条是对维权工作者掌握法律和应用法律水平的严峻考验,也是维权工作中最艰难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以上三条,是针对侵权方的“武器”。但还有一条是针对农民工的,这就是“维稳并重”。强调农民工必须依法维权,不要给当地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今夕何年》的故事以一个农业市的一群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村青年的奋斗生涯为背景展开。这个市对农民工维权工作很重视,早在16年前就成立了“农民工维权中心”。小说第一主人公肖荣就是这个中心的维权工作者。他为了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曾被黑心矿主推下废弃矿井,差点丢了命;又受到过有人要用20万元钱买他的人头的威胁;还遇到过用6万元重金收买他的利诱……但他始终站稳立场,一次次排除困难,为农民工维护了正当权益。

他怎么能做到这样呢?作者并没有把他神化,没有人为地拔高他的思想境界,只是让读者看到,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与农民工有着天然的血缘,这种朴素的感情,是他能够坚持站稳立场的根基。作者还很着力设计了合乎情理的人物关系,因此,我们看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维权英雄一步步朝我们走来。我们从他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了他高尚品质闪烁出的光辉。

小说维权的主题是严肃的,庄重的,但作者并没有因此板起面孔讲大道理,而是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农民工,他们都与主人公肖荣有着亲密的关系,是初中时代自发组织的小团体“七人团”的兄弟姐妹。他们之间,有青涩缠绵的多角初恋,有每个人不同的跌宕起伏颠沛磨难的成长经历,有在打工中遇到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各种不同的维权斗争。他们有的因维权被捕坐牢,有的甚至因维权失去了生命。这些曲折复杂且充盈着浓郁人间烟火的书写,增强了小说可读性。

主人公肖荣刚到市维权中心时,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工作第三年接到的一项维权任务的主体,恰好是“七人团”的大师兄赵振国。在一次煤矿塌方中,大师兄被砸断了双腿,可煤矿老板却说是工人违规操作,一分钱不赔偿!

那次谈判,对方市里来了分管副市长带领的若干如安监、公安等单位领导,反而责任人煤矿老板没来。肖荣这边却只有他一人,势单力薄。他唯一的底气就是自己是代表本市政府去为农民工维权的。谈判中他紧紧依靠法律,首先驳斥了对方的“工人违规操作”论点。他质问,工人违了什么规?假如真有违规,管理方在干吗?工人有没有培训上岗?工人有没有上岗证?

一连串质问,让对方自知理亏,只好答应按煤矿负全责核算,赔偿12万元。但肖荣认为这个赔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他再次指出煤矿没与农民工签劳动合同,也没购买各类保险,是违法在先,应该给予处罚。他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据理力争,经多次谈判,加上新闻媒体的助力,最终为大师兄成功索赔55万元。

在我们的常识里,农民工讨要自己的工资,是理所当然的,可有一次却发生了农民工因讨薪反而被刑事拘留的怪事。农民工只好向家乡政府求助。

肖荣赶到事发地区时,那里的气温冷至零下十几度,家乡的40多个农民工却住在残破不堪的工棚里,拿不到工钱,没法返乡,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带头讨薪的农民工温三,反而被当地认定为劳务公司负责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罪名被刑事拘留,另有几位农民工也被治安拘留。

经调查,肖荣向对方严正指出,你们是把法律适用对象搞错了!被刑拘的农民工温三只不过是工地现场负责人,他本身也只是打工者,而真正应该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是项目总包公司。

但是,虽然总包公司赖不掉责任了,却又以工程还没有验收,不知是否合格为由,坚持不付农民工工资。

肖荣又与他们继续谈判。他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针锋相对地指出,在工程主体完成后,总包方就应申请验收,但他们并没申请验收,却又安排了二次结构施工,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况且现在工程已全部完成,他们依然不申请验收。这明摆是恶意欠薪,该由谁负法律责任?

问得对方谈判人员全部哑口无言。

最终达成:温三取保候审,被治安拘留的农民工释放,十日内将拖欠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中。

这次刚刚谈判成功,新的维权任务又来了。肖荣等不到农民工把工资拿到手,又不得不穿越整个中国,从零下十几度的北国来到零上二十度的南方。

但是,他还是来晚了!这次维权的主体代表,他的二师兄王家伟因讨不到工钱,已于前一日绝望地吞下了一瓶安眠药。悲愤交集的农民工兄弟,正在商议要把灵堂搭在建设局,给建设局施加压力。肖荣知道后,劝阻了他们。因为这涉及合法维权的问题,也是“三加一”维权武器中那个“维稳并重”。肖荣告诉农民工,这样做会涉嫌违法犯罪,万万不可。他让农民工放心,他就是家乡政府派来为他们讨要工资的!

怎么讨?还是依据法律与对方谈判。正式谈判前,他已与建设局打过交道。他质问建设局,这家总包公司是上了黑名单的失信企业,你们为何把重要工程交给它?农民工请求你们帮助讨薪,王家伟死前连续发信给你们,说讨不到薪只有一死,你们为啥装作没看见?这个国际旅游会展中心的项目,出了农民工讨薪逼死人命的事,丢了谁的脸?

谈判时,对方谈判组又是一大帮人,而他仍是只身一人,连农民工代表也不让进场,他真成了孤胆英雄。

对方先上演了一场推诿战。劳务公司说半年前就已把农民工工资表给了总包方,但总包公司一直没给劳务费。总包公司却说是因开发商没付工程款,它们没钱付劳务费。开发商又说是因政府关卡太多,导致工程修修停停,搞得他们资金链断裂,没钱支付工程款。

肖荣并不理会他们的连环套,反问:难道这些由农民工来承担责任?你们是否串通一气,想吞并农民工的工资?

这就将了对方市政府的军,因此市政府代表当场下令:5日内必将全部工资兑现到每一个人手里!谁要做不到,今天公检法都在这里,你们清楚后果!

面对法律制裁,那些人再不敢推诿了。

农民工的工资讨回了,又谈被逼自杀的王家伟的索赔问题。对方请的律师说王家伟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自己轻生,不能索赔。

肖荣也拿起法律的武器为王家伟辩护,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指出,首先是对方侵犯了农民工合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进而又无视农民工讨薪的合法请求,才导致王家伟绝望自杀。对方的违法行为与王家伟的自杀行为是因果关系,无论如何都应该给一定补偿。尽管人命无价,不能用金钱衡量,但现在也只能用一定的金钱来补偿。

最终,他为王家伟争取到20万元的补偿。

通过此次维权,读者也看到,维权必须合法,自杀等极端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即使二师兄王家伟死了,如果没有肖荣代表的老家政府维权中心的努力,工资也根本讨不回,补偿更是天方夜谭。

农民工,谁能为你们撑腰?是老家的政府!如果这本书的读者里有农民工兄弟,那你们一定会通过此案,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合法维权,书中还有一个案例,这就是肖荣的四师弟孙力发和他哥哥孙才发,为了讨薪,他们爬上了三四十米高的吊塔顶,住在窄小的操作间里。

肖荣赶到当地时,这哥俩已在吊塔上待了65天了!他们用这种极端方式讨薪,是因为他们及他们召集来的30多个农民工干了十个月活,非但一分钱没拿到,还被一帮人趁黑夜手持钢棍暴打到住进医院,而且威胁他们:赶紧滚蛋,否则还要打!

多么凶恶的欺霸啊!他们报了警,却没有下文。

而这次业主方是某央企工程指挥部,这的确让读者也感到吃惊。央企不可能克扣农民工工资呀。

果然,肖荣调查后才知,原来农民工工资共计130多万元被人冒领了,而此人早已失踪。

虽然如此,但既是为农民工维权,肖荣就一定要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他直接去了该省的省委政法委,找到一位姓赵的副书记。说来凑巧,四师兄哥俩在塔吊上待了60多天,但塔吊太高,下面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上面有人,还是这位赵副书记偶然经过那里,才发现了他们,因此赵副书记很重视这件事。他要求当地必须十天内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强调爬吊塔的行为已触犯法律,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这次维权的结果是,在冒领工资的人伏法之前,由劳务公司支付农民工工资,不足部分由业主方垫付。但是,四师弟哥俩却因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了。

怎么办?肖荣只能竭尽全力为他们争取宽大处理。

他们爬吊塔,扰乱了社会治安是事实,但他们主观上仅仅是想引起注意,要回几十个人的血汗钱,的确是被逼无奈。但法律是不容情面的,刑拘不能改,最终只争取到取保候审。

四师弟他们也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他们在吊塔上生活了68天,所受的罪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小说中细致的描写令人唏嘘。可因为他们不懂法,以为哪怕受罪,能要回钱就好,关就关几天嘛,不知还会被判刑。可见,农民工自身要懂得法律有多重要,要是被判刑,真是太倒楣了!

以上案例涉及的农民工讨薪人数至多几十人,小说中还有一个案件,竟涉及五百多农民工,讨薪金额达上千万元。而这个案件又与肖荣的六师弟周浩有关。周浩是工程总包负责人,因把300万元农民工工资款挪作他用,故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已被刑事拘留。

这次涉及维权人数多,金额大,家乡政府决定,首先要讨回农民工工资,绝不让本市在外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损。

这时的肖荣,已经有了15年维权的实战经验。他当即在网上将此事反映给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和对方省长信箱,同时将本市公函发到对方省地县委和政府。

肖荣调查后了解的情况是,过去即使开发商长期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下,总包方周浩一直在垫付农民工工资,但这次他账上没有钱了,欠农民工的工资从哪里要?

至于那300万元,实际是一个商场中大鱼吃小鱼的恶性骗局。开发商“马半城”不但使用各种手段拖欠承包方周浩上亿工程款,且最后又设个圈套让他背上了罪名。是的,“马半城”的确付了300万元给周浩,但这点钱根本不够农民工工资,周浩就用来应急支付了拖欠供应商的材料款。结果不到半天,公安局就上门将他拉到了拘留所,他才回过神这300万元是“马半城”的圈套。

肖荣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因此在谈判中他说,当前总包方周浩没有能力付,就必须由开发商“马半城”付,这个钱在开发商拖欠的工程款中扣除。

但对方却咬死了周浩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要将他的其他财产如房子、车子等通过法律程序变现,而肖荣却指出他们这是故意忽视开发商拖欠的工程款的事实,谈判形成了僵局。也就是说,没有“马半城”点头,这件事就无法解决。

肖荣并不罢休,又找“马半城”单独谈判。马看到了肖荣的决心,他也清楚这件事拖下去对他也不利,总算答应出钱支付农民工工资,但拖欠周浩的工程款根本不付。而这时的周浩迫不及待只求能够出拘留所,也只能同意了。

读者欣慰的是,“马半城”最终获刑20年。不过,那是后话。

而肖荣,在16年的维权工作中,个人做出了很大牺牲,他到39岁才结婚成家,因长期透支精力和体力,长期失眠,而在一次维权中又受对方刺激情绪激动导致严重的脑出血,差点丢了命。

好在他的付出最终得到了认可,他的编制问题解决了,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在脑出血病愈后,为他身体着想,市里又给他重新安排了工作。

读《今夕何年》,我特别感叹书中的这个市政府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重视。这是一个农业市,常年有120万人在外务工,占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创造了他们市60%的GDP,没有理由不重视农民工维权。是因为有了市政府为农民工撑腰,16年来,以肖荣为代表的各位维权工作者,才能为该市7万多农民工讨薪及索赔9亿多元!

还想补充说明一下,《今夕何年》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不仅演绎了一场接一场惊心动魄的维权斗争,还围绕“七人团”兄弟姐妹们奋斗拼搏的历程,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30余年我国农村的巨大变化,让读者看到了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我想,小说《今夕何年》虽然讲的是农民工维权的故事,但毕竟读者有限,读者中农民就更少。如果有人能将这部书改编成农民工维权的电视剧,应该会很精彩。这样的电视剧能让更多农民工懂得如何合法维权,也让全社会都自觉支持农民工合法维权,才不可惜了这部小说的重要社会意义。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小革(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格调》杂志美文专栏编辑。退休前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传部部长。著有散文集《迟到》《有一种痛》,主编四川省散文学会理论部评论文集《读你》、赵先前散文集《雪崩》并参与《路魂》《川黔散文选》等多部散文集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