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档,注定被影史铭记。

上映一周,新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00亿元大关!

春节档高开疯走,头部影片《哪吒2》功不可没。

单部票房冲进了50亿大关,拿下了总票房一半的成绩。

截至目前,《哪吒2》票房更是强势暴走,不但超过前作《哪吒1》,更是超越了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长津湖》的57.75亿

稳稳地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置。



然而,这一切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据猫眼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将超过95亿!

95亿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战狼2》和《流浪地球2》的票房总和!

根据往年经验,春节档口碑极好的电影,等档期结束后,最终票房翻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么推算的话,票房超过95亿还是太保守了。

大概率能破百亿。

这个量级的纪录,想要打破恐怕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受:

燃爆!



打斗特效和笑点拉满,而且还是大人和小孩都可以看的那种。

导演饺子,五年磨一剑,简直鬼才!





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但不影响观影效果。

相比第一部,《哪吒2》的世界观设定有了更宽广的扩展。

故事里的人们分为四派:

哪吒、李靖、殷夫人为代表的人类阵营;

敖光、敖丙为代表的东海龙族;

玉虚宫为代表的修仙门派;

三海龙王为代表的、被镇压在万丈深渊的妖族。



世界观中仙界是世界秩序的统治者,他们将生命划分为神仙、妖魔和人类。

他们把妖魔定义为恶人,但凡威胁到仙界的妖怪,要么镇压,要么拿去炼丹。

玉虚宫手里还控制着“封赏权”,只要能够考进来,就能享受高级别待遇。



这一点,似乎跟现实中的考编没什么区别。

妖魔鬼怪都拼了命的想考进去,得道成仙,这样就能有编制了,还能受人敬仰。

而我们的主人公哪吒,本是灵珠投胎,却因为申公豹和龙族的调换,成了魔丸。



哪吒本来对编制没太大兴趣,可需要昆仑的“琼浆玉液”来救朋友,被迫去昆仑面试,想弄个编制。

而且,他也想让爹娘脸上有光。

可当哪吒踏入了修仙之路后,才发现这个世界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一路的所见所闻,让哪吒意识到善与恶,并不能和物种划等号。

仙就一定是好的吗?

妖就一定是坏的吗?

面目狰狞的海夜叉、看似凶猛的申公豹,虽为妖出身,但都自有道义判断。

但是,昆仑“捕妖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想抓就抓,想打杀就打杀了。



可那些被抓的妖怪,并没有做出什么缺德事。

没有人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规则就是如此。

你是妖怪,你就是坏的。

可是,世间之事,不应讲情讲理吗?



当哪吒看到无量仙翁的欺骗和利用,以及仙道的种种不公后,彻底觉醒了。

人生而平等,不分种族。

妖怪中有一心向善的好妖,仙中也有只顾自己利益的伪善者,这个世界的规则并不公道。

最后在三昧真火的淬炼中,哪吒发出撕心裂肺地呐喊:

“去你个鸟仙,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这句话,象征着他从迷茫走向坚定,即便是魔,也要活出自己的道路。

他要扫平万千障碍,制定新的规则:

“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听到这两句台词的时候,感觉灵魂都在为之一颤。

难又如何?我要抗争到底!

此后,哪吒彻底不再活在“他者”的规训中了。

无论是人道、妖道、魔道还是仙道,他要向一切不公发起挑战。





故事里还有一个特别出彩的人物。

他就是申公豹。

申公豹出身卑微,从豹修炼成仙,不仅成为家族的荣耀,更被弟弟仰慕多年。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地位并未给他带来真正的尊重与归属感,反而让他深陷于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

他的内心复杂而矛盾。

既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又难以摆脱出身带来的偏见与束缚。

这种内心的扭曲与挣扎,让他在追求力量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看完《哪吒2》后,你会更明白他为什么会在第一部中说出那句话: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申公豹这个人物,突然就立住了。

很多人能和申公豹共情,就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

努力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渴望融入群体却总感到格格不入。

正是因为这份共情,让我们不仅对哪吒勇敢的壮举感到震撼,也对人性的复杂和幽深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人只有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活出真正的自我。





也有很多网友分析,影片中的仙翁隐喻漂亮国霸权。

哪吒刚进玉虚宫的时候,说了三遍“好白啊”,还有绿色的卡和捉妖队。

捉妖队实力强大,会把获取的资源分发下去。

大家看到了里面的好,纷纷想要加入。

对那些不听话的妖怪,杀掉炼丹,对那些敢于反抗的妖怪,毫不留情镇压。

想想现实生活中,漂亮国对听话的小弟和不听话以及反抗的又是怎样的态度。

罗织罪名、疯狂打压,还要在大众面前称自己是正道的光,是照明世界的灯塔。

而那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哪吒,就是我们国家。

投降没有活路,反抗才能生存。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只是一部分观众的猜想。

《哪吒2》好就好在不受年龄限制。

前排的小朋友笑得前仰后合,后排的中年人却因感动或共情默默抹泪。

而少年人则举着手机争相拍照,留住那句“小爷是魔又如何”的豪言。

无论是追求快乐的小孩,还是渴望教育意义的家长,又或是需要释放情绪的年轻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片段。

也许正是因此,《哪吒2》才会在这个春节档实现票房口碑齐飞!





离谱的是,当《哪吒2》以惊人的票房和口碑脱颖而出时,网上却冒出了这样一些声音。

有网友说有黑幕,不然为什么排片超过一半?

很多人发现,其他几部春节档拍片加在一起,也没有哪吒一部电影多。

可这样的排片得到的成绩是什么?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2》票房占比75.9%,排片占50.8%。



也就是说,50.8%的排片,拿下了75.9%的票房!

也就是说,观众想看《哪吒2》,但场次不够!

更奇葩的是,有网友吐槽《哪吒2》偷票房,不然怎么可能票房这么高?



啊这…

见过第一名偷倒数第一名票房的吗?

好家伙,属实登月碰瓷了。

数据摆在这里,只能说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在《哪吒2》没有出来之前,有专家煞有其事分析:

中国人不喜欢看电影。

事实证明,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看电影,而是你不行。

为什么《哪吒2》票房能够炸翻天?

与其他扑街了就崩溃、嘲讽观众没有内涵的导演不同,饺子导演足够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他是在用心做动画,用心做电影。

2019年《哪吒1》爆火,铺天盖地的喝彩声没有让饺子变得浮躁,走完最后一场路演,就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结果他是闷声干大事,闭关搞创作。

五年过去,饺子出关。

这才有了今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出身贫寒的饺子,靠着天赋和努力,创造了中国影坛神话。

某种意义而言,哪吒的成长与蜕变,也折射出导演饺子那份坚毅不屈的拼劲。

网上流传着一组网友对比的照片。

近年来,饺子的容貌以肉眼可以见的速度衰老。



从刚露面时年轻,再到五年前的满脸疲惫,再到现在的沧桑,可以看得出来饺子这五年过得不容易。

因为创造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创意再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间有无数个困难需要被攻克。

最重要的是,里面很多暗喻和想要传达的精神,可不仅仅需要的是勤奋,还需要洞察世事的眼光才可以。

那些自诩权威的大佬不明白一个道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你尊重市场,市场就会尊重你;

你教育市场,市场一定会把你抽得鼻青脸肿。

如果你想看一部爆笑与深度并存的电影,不妨去看一下《哪吒2》。

在哪吒身上,你总能找到自己影子。

反抗命运的哪吒,明知前方无路,还是要斗争到底。

他说:“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仔细想想,咱们这个国家当初不也是一群敢于牺牲的年轻人们建立的吗?

他们前仆后继地牺牲时,也不确定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想要的结果。

可他们还是要斗争到底!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我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