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生有三分的事儿,是老天爷注定的。而其余七分的事儿,是需要靠我们打拼的。

老天爷注定的事儿,其实不多。而自己造成的事儿,占了绝大多数。哪怕是苦与乐,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都是自己造成的。

为什么有的人越过越好,而有的人越过越苦?

因为他们的选择存在差距。有些人的选择,符合生存之道,而有些人的选择,不符合生存之道。差距,由此而生。

往后余生,越过越苦的人,经常做这些糊涂事。



一、戾气丛生,内心愈发计较、狭隘。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戾气爆棚”的年代。

每个人都像是“一点就爆”的火药桶,除了暴躁,就是狭隘,没有太多积极的因素,而是多了消极的因素。

人,为什么就不能活得积极、心平气和一点呢?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从众”的情况特别严重。

可以这样理解。情绪是会传染的。看到别人戾气爆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自己也会有样学样,变得戾气爆棚起来。

戾气,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恰恰是悲剧、不幸的开始。试想,永远都内心狭隘、计较、暴戾,没有一丁点快乐,那如何能够幸福呢?

人生在世,没必要计较太多,也没必要让戾气膨胀,而应该心平气和,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至少,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



二、过分匆忙,不懂得停下来歇一歇。

受到内卷的影响,现代人,绝大多数都活成了陀螺的模样,根本停不下来。

活成了陀螺的模样,一直在旋转,而无法停下来歇一歇,又能坚持多久呢?无法坚持多久,有可能一段时间后,就倒地不起了。

人之身体,并不是钢铁之躯,而是血肉之躯,要是不懂得“劳逸结合”,肯定会出问题。到那时候,医药费可不便宜。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说,别人也一直过得匆忙,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过得匆忙呢?这难道不是毅力的问题吗?

这逻辑,就跟上文谈到的“从众”心理有关。别人不休息,我们也不休息,难道说别人去死,难道我们也跟着去死吗?

如此可笑的逻辑,竟然有人奉为圭臬,可见无知的人,依旧数不胜数。

说得再难听一点,员工死了,老板可以再请一个新员工,但对于死了的员工的亲人而言,就是巨大的灾难。



三、负债累累,没有任何的规划打算。

以往,普通家庭没有负债,还是很好过日子的。没存款,也没负债,问题不算大。

如今,普通家庭负债累累,已经不太好过日子了。没存款,但有负债,问题就大了。

假设,一个工薪家庭负债累累上百万,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还得清呢?有可能,奋斗到老,连利息都还不清。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负债累累加上濒临失业,就是妥妥的绝杀。还不起债务,那当事人所拥有的房子,就有可能被收走。

明知道负债累累“弊大于利”,为什么一开始还要负债呢?因为他们心存侥幸,没有任何的规划和打算。

他们总是觉得,现在有工作,有收入,可以还得起贷款,也就去借贷了。他们没有想过,要是未来失业了,自己和家庭,该如何是好呢?

一个忠告,要想往后余生过得幸福、安稳、舒适,就尽量不要有一丁点的负债。



四、家庭冲突,让问题、矛盾尖锐化。

日常的经济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家庭冲突、矛盾。

夫妻之间,没有钱,就容易“贫贱夫妻百事哀”。丈夫看妻子不顺眼,妻子也看丈夫不顺眼,双方就沦为“愁人”和“仇人”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父母希望养儿防老,子女却没有钱为父母养老,两代人的冲突、矛盾一触即发,关系会走向破裂。

夫妻关系出了问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出了问题,往后余生不就悲剧了吗?

你问一个中年人,最让他们心塞的,究竟是什么?相信他们会回答你,首先是没钱,其次是家庭的矛盾特别严重。

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的。没钱导致了家庭矛盾频发,家庭矛盾频发又导致了赚钱效率降低,依旧贫穷。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不一样。个人的选择,占了重要因素。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