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始终要经风雨,见世面。

不经风雨,就无法成长;不见世面,就无法提高认知,增进格局。

成年人跟小孩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成年人见过世面,而小孩子没有见过世面。

这里谈到的见世面,并不是去过多少地方,而是有多少阅历,对于世道、人心有多少认知。认知深刻的人,始终是思想成熟的。

不要觉得,人年纪越大,就会越成熟。这年头,巨婴太多了。有很多人,哪怕到了四五十岁,也依旧特别幼稚,没啥长进。

没见过世面,特别小孩子气的人,都有这些明显的特征。



一、容易生气,情绪化特别严重。

看一个人是否经验老到,其实很好判断——是否情绪化严重。

情绪化越是严重,动不动就生气,说明此人没啥城府和本事,也比较幼稚,就跟一激就怒的小孩子一样。

情绪化越是轻微,甚至隐藏起来,说明此人很有城府和本事,也比较成熟,没有多年的历练,这是做不到的。

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就是这个道理。

收敛自己的情绪,不让它随意迸发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守住理性。唯有理性十足,能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才能在江湖中吃得开,混得好。

很多人都不在乎理性。殊不知,理性才是最重要的。

感情用事的人,一旦对上理性十足的人,肯定是前者一败涂地,没有任何的胜算。



二、凡事较真,没有“半精明半糊涂”的境界。

人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太糊涂,最好要一半一半。

太过于精明,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被人敌视。没有人喜欢过分精明、较真的人。

太过于糊涂,就容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对于性格懦弱的人,没有人会放过。

也就是说,太精明不好,太糊涂也不好。因为这两者都是走了极端。试想,动不动就较真,人缘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既然都不好,那就“中和”起来。该精明的时候,我们要保持精明的一面。该糊涂的时候,我们要保持糊涂的一面。

遇到大事,不得延缓,那我们就需要精明有度;遇到琐事,简直是生活里边的鸡毛蒜皮,那我们不妨保持糊涂。

成年人就需要如此,随意转换自己的姿态,避免过分偏执于一面。灵活变通者昌。



三、喜欢跟别人斗嘴,动不动就抬杠。

有一句名言:“我不认同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没有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你有你的看法,我也有我的看法。

比如说,在婆媳问题上,你可能支持儿媳妇,他可能支持婆婆。反正,不同的人,在不同问题的看法上,都是不一样的。

道理如此,可总有人喜欢跟别人斗嘴、吵架、抬杠。

你支持儿媳妇,他支持婆婆,那你就会认为,他不是好人,非要跟他对着干,甚至是不骂死他就不罢休那种。

这,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幼稚得很。试想,天底下跟你观念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没有几十亿,都有几亿,难道你能跟他们一一对骂吗?

为人处世,并不是这样做的。别人如何,那是别人的事儿,只要他们没有侵犯我们的利益,那他们做什么,有什么态度,管他们呢。



四、坐井观天,不了解社会的运行逻辑。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究竟是什么?2个字,认知。

走南闯北惯了的人,基本都认知深刻,对于世道、人心、社会运行逻辑,有着清晰的理解。偏向于现实主义。

总是坐井观天,没啥阅历的人,基本都认知肤浅,对于世道、人心、社会运行逻辑,都没啥了解,永远都想当然。偏向于幻想主义。

当现实主义,碰上了幻想主义,那肯定是幻想主义完败。

就跟象牙塔上的大学生一样,总认为,自己读过书,有什么硕士文凭了,就能逆天改命,成为人上人了。

这就是妥妥的天真。这年头高学历的人太多了,社会不缺高学历的人,只缺有背景的人。

其他的问题也是如此。凡事,不能想当然。因为幻想出来的情况,跟现实的情况,必然是存在差距的。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