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杨虞波罗

“今年的灯会是三国主题,既好看也蕴含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公外婆特别喜欢!”大年初五,家住重庆的小刘带着家人前往成都,游览了武侯祠举办的“千灯绘三国·百戏迎新春”主题灯展。

今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北京厂甸庙会。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伴随着浓浓的年味,蛇年文旅消费也迎来“开门红”。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旅游”搜索量整体上涨168%;携程数据显示,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吃喝游玩团购订单量接近去年的1.5倍;飞猪数据显示,国内游人均消费同比提升近10%;去哪儿数据显示,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四成;马蜂窝数据显示,5天以上的长线出游订单量占比达64.7%;途牛数据显示,80后出游人次占比接近50%。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非遗”成2025年春节旅游的关键词。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过年——春节主题展”带来的120余项春节相关非遗传承,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相关作品吸引无数游客;在吉林,多位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人举办非遗集市,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了解中医药非遗项目;在浙江,千年古镇乌镇景区融合水乡非遗推出江南水乡迎春“水灯会”,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水乡风情体验。非遗体验与年俗年味相得益彰,成为春节旅游新玩法。

今年亮相春晚的四个城市分会场,变身“央视版旅游攻略”,在今年“古建巡礼热”的带动下,大足石刻超过洪崖洞、磁器口等热门打卡地,成为重庆热门景区。在春晚武汉分会场表演中惊艳亮相的黄鹤楼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更是一票难求。春晚无锡分会场将惠山古镇带入更多人视野,小桥流水的古镇风情与现代灯光装置互相映照,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得益于入境政策持续利好,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愈发高涨。延续了“China Travel”的热潮,“来中国过‘中国年’”成为热门且高性价比的选择。万达酒店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接待的住客中,境外客人占比约为3.2%,比去年略有增长。在广州,一些外国游客用短视频记录广州街景和美食,引发海外网友点赞,并呼吁网友来过中国年;在浙江海宁的盐官潮乐之城,不少外国游客在小桥流水边品尝着特色美食宴球街宴,感受江南古城的浓浓中国年味。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春节释放出了强劲的消费活力,新内容、新场景、新需求不断涌现。此外,春节更长的法定假期有利于“削峰填谷”,有效平抑客流峰值,提升旅客的出行出游体验。总体来说,春节文旅消费火热,给蛇年文旅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开了个好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