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落雪了,雨雪交加,道路湿滑。浓雾里仍不时闪过快递小哥匆忙的身影。他们不畏严寒,照样一车车拉,一趟趟跑,一个个电话发通知,把一件件年货递到主人手中。

透过细细飘落的雨丝、漫天飞扬的雪花,快递小哥们寒风中忙碌的感人画面,把我的思绪一下拉回到平日取快递的场景。

傍晚时分,小区的快递点格外热闹,有人手拎一件两件,有人左手提两三件、右手抱四五件,有人拉杆包装满物件,有人提得多,便随手塞给孩子两件。

这小物件,塑料袋装的,为白黑两色;纸质封装的,清一色黄纸盒,只是文图标签不同。薄厚不一的塑料袋、大小不等的黄纸盒,装满人们日常生活的琐碎,烙上方便快捷的时代印记。

一高个男子手拉折叠平斗车物件摞得老高,少说也有三十多件,许是几天未取件。没等高个男走远,一腰围超过身高的年长女人开口:“我们同层邻居,房子装修收尾,见天都取这么多!”



我不由得朝快递间瞅了一眼:一排排一层层货架上,摞得满满当当,墙拐角、货架旁码得老高,通道上是一堆一堆的,几乎没有下脚的空地。原有的还未取走,新送的又塞进来。尽管要跨越层层“障碍”,但利索的姑娘,递出物件时总是笑盈盈的。碰上年纪大的,她更是细心耐心。姑娘在这已经干了好几年。

我住的小区楼盘大、住户多,几个大门口都有快递点。北边大门就有两家,靠北西门的序号是010106,挨北东门的代码为010606。两个取件窗口,隔绿篱草坪相望,蛮有摆“擂台”的阵势。两家取件时间都是“早九”到“ 晚九”,始终有人坚守,随到随取,十分方便。上午时段方便了快递小哥送件,方便了岁数大点的老年人错峰取件。傍晚时分,两个窗口摆开了“擂台”,取件队伍一家比一家排得长。看来,这两家的业务量旗鼓相当。

“滑滑梯,取快递!”早上八点刚过,就有电话打进来。我总是第一时间接听:“请稍等,马上到!”京东、申通、圆通、德邦、韵达等多家公司满载的三轮车,准点停在小区的健身广场。快递小哥先打一阵子电话,通知取件人,确认身份,递上物件。个把小时后,将暂存的物件,塞进半人高的绿色大袋,隔窗子递给010106或010606两家店,然后蹬三轮一眨眼功夫驶出小区。



“顺风”是既摆摊、又设点。快递小哥左手握着电话,右手摆放物件,嘴上的话不断,手里的活不停。到半晌午,把未取件放回自家快递点,这才能喘口气、抽支烟、消停一阵。一个个快递小哥,一家家快递网点,不避严寒、不畏酷暑、风风雨雨,为生计奔忙,没有那一个人是轻松、是容易的。

后来,小区北门口这两家快递点双方易名。“010106”改成“妈咪”,010606另叫“老公”。收到取件短信,不是“妈咪”,就是“老公”。刚开始,大伙都觉得不爽,不明白谁是谁“妈咪”,分不清谁给谁当“老公”。到后来,人们渐渐习惯了:不就是个取件代码,既不要喊叫,也不需要答应,谁都没有少个啥。

一天上午,我取快递刚刚踏进电梯间,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问道:“咱小区在那儿取快递?”我们边走边聊,俩人刚从四川绵阳老家过来给姑娘带孩子。一对嗷嗷待哺的“龙凤胎”,一个保姆哪能顾得过来。在两位老人的神情里,一半是欢喜,一半是疲惫。

我搬家前后,几乎天天都取快递,大件小件,零零碎碎,都和搬新家相关。有时空手去,是大件需用拉杆车;有时拎个拉杆车,却是一只小小塑料袋。这些物件,都是孩子们网购的。一天上午,刚刚返回老屋,又有快递到新家,我让放到快递点。快递小哥说:“我们没有点,但能等一阵!”我只好再跑一趟,这一个来回就是30多公里。早先,我很少接听生电话。可现在不行,没准会耽搁快递小哥宝贵的时间。



头一遭进新小区的快递点,我报出了单号,老板头也不抬,嘴里蹦出仨字:“自己找!”我这才注意到,一排排摞满物件的隔板上架号、层号一目了然。几个取件的人,低头念着单号,抬头瞅着货架,一副蛮认真的模样。取到了快递,放在出口检测台上,便自动报出:“全部取出!”“还有一件!”等提示音。这家快递和超市在一起,取快递和逛超市,都需要自个动手。大点物件,时令水果,堆在大门外。一顶宽大的亮蓝色帐篷,遮阳挡雨,夜间覆盖,确保了物件安全。

我是家里取快递的主力,下单购物只有极少几次。前几年邮购过梁衡的《觅渡,觅渡》《李大钊散文》《李存葆散文》《人民日报散文精选》、王剑冰主编的《中国年度散文》等图书。

这一段取快递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老家冬日集市的热闹场面。白菜、菠菜、大葱、蒜苗、红白萝卜地上堆的车上摞的,一行行一排排高高挂起时尚的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绵帽子,人们挑三捡四、讨价还价格外热闹。卖炒粉、饸饹、醪糟、肉夹馍、烤红薯的摊位前人头攒动,孩子们喜欢的甘蔗摊旁欢笑声不断。特别是那村边买卖猪羊衣襟下“捏码子”的有趣交易,依然记忆清晰。乡亲们顺应着“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千年古训。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网购刚兴起时取快递的景况。如今,满脑子是快递点物件堆积如山、铺天盖地的景象。尤其是节日假日,还有近似疯狂地“双十一”、“ 双十二”的所谓“节日”。人们在网上购物已经变得随心所欲、随意随手、随时随地,轻轻一点就能搞定。至于这些物件急不急需,合不合意,当紧不当紧,那是另外一码事,先下单再说。似乎只有下了单,才能真正体味到满满的获得感、存在感、时代感的存在。

家搬了大半年,还收到老住地的快递信息。坐公交、换地铁、又是步行,到快递点一查确实有。打开小小的黄纸盒一看,里面只有几张商品广告。分件的姑娘笑着说,这行话叫“刷单”,是商家为增加业务流量玩的新花样。

取快递,绘就一幅幅时代画卷,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作者简介:木 可,本名李顺午,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力作协、陕西省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发表在《脊梁》《当代电力文化》《中国电力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和《文学陕军》《华山文学》等公众号。著有《建功秦东大地》《高原履痕》《与岁月握手》等。供职于国网渭南供电公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