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仲裁维权为劳动者保驾护航

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罗联久

不久前,一面鲜红的锦旗,承载着10名劳动者的深深感激,被送到了市人社局。锦旗上,“真诚服务暖人心 排忧解难办实事”的字样熠熠生辉,背后是一段讨薪成功的温馨故事。

去年11月,我市一家大型连锁电器经销企业因破产闭店,导致部分员工工资长期被拖欠。无奈之下,他们申请了劳动仲裁。面对劳动者的迫切需求,市人社部门迅速响应,依托“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执法”工作机制,多次组织沟通协调。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企业与劳动者达成调解协议,10名员工终于拿到了被拖欠一年之久的66843.32元工资。

这起“烦薪事”的高效解决,不仅展现了多方协作打破维权壁垒的决心和行动力,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

自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人社部门紧跟全国和省、市的部署,充分发挥“劳动仲裁+X”机制的优势,全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劳动仲裁+X”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人社仲裁部门与其他部门或机构的紧密联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提升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效率,实现劳动争议的多元化解。

这一创新机制的实施,为我市劳动纠纷调解开辟了多条新路径。一方面,“劳动仲裁+行政执法”联合推进欠薪案件的快速高效处理。全市各级仲裁院在显著位置张贴“96333”欠薪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让劳动者投诉有门。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互通案件线索和进展情况,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推进欠薪案件的快速处理。

另一方面,“劳动仲裁+法院执行”依法推动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通过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构建全方位衔接体系。依托法院的诉前保全、支付令等强制执行措施,促使用人单位分期分批支付拖欠工资。在“XX民营医院欠薪案”中,已成功督促医院支付第一期110名劳动者工资55万元。

此外,“劳动仲裁+基层调解”依法确认基层调解的法律效力。指导全市乡镇(街道)、行业、企业等基层调解组织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从源头上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并对成功调解的纠纷及调解协议书进行仲裁审查确认,确保其法律效力。冬季行动期间,全市通过仲裁审查确认案件6件,为9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共计21.7万余元。

来源:三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