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坊间常道“劳模新村”,其建筑造型平缓、谦逊,有中国传统纹样,入选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但历经数载,其环境、质量和功能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昔日宝地不免沦为“老破小”。

工人劳模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一生,自然也会共享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为了改善曹杨新村无法满足现代化生活的情况,赓续红色奋斗基因,普陀区启动了曹杨社区的更新改造工作。通过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等措施将曹杨社区打造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现代化社区。

在更新过程中,项目形成行政线、社会线、技术线“三线联动”机制,强化实施统筹,把握不同区域的不同改造重点:

对曹杨一村进行成套改造,实行“一户一图纸”,根据近1500户居民房间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为每家每户提供个性化、精细化设计方案以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对曹杨环浜进行了综合整治,贯通河滨慢行步道,重构滨水空间以提升滨水风貌。


曹杨环滨改造后实景

对桂巷坊进行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升级,搭造多维体验的“花园”步行街与高品质“漫生活秀带”以提升商业氛围。


桂巷坊改造后实景

对百禧公园进行艺术化改造,举办全龄覆盖的艺术活动,引入数字化智能设备以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百禧公园改造后实景

经过改造升级,曹杨社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配合艺术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生活圈的打造,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寄托。其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社区亮相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并入选国家商务部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成为普陀区乃至上海市知名的城市更新社区和宜居典范。

经验1:为涉改居民提供咨询与售后服务

提供与更新工作配套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解决涉改居民外搬前租房、回搬前装修等问题,区政府各部门、属地街道与有关企业联动,组建成战略合作同盟,向涉改居民提供各类优质信息服务,便利居民后续生活的开展,保障居民权益。

经验2:城市记忆的每一处都藏着故事

统筹规划,物尽其用。在一比一复原城市记忆的同时结合社区文化特色,建立主题景观,用科技赋能生活,把公共空间中“被遗忘的角落”打造成为城市更新中承载记忆、讲述故事的“金角银边”,让15分钟生活圈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别样的故事与风采。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