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超市的日用品区,牙膏货架总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从几元一支的平价款,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高端货,价格跨度之大,常常让消费者陷入纠结。“我大学旁边就没有低于十几块的牙膏,我大学四年都是从家把牙膏背过去。”“有便宜的,就是一支净含量少太多了...”“前一阵子我就发现了,好奇怪,10 块钱居然说是特价!” 网友们的这些热议,道出了大家对牙膏价格的困惑。那么,几元和几十元的牙膏,到底差别在哪?真的是越贵越好用吗?今天,咱们就来一探究竟。



牙膏价格大揭秘:成分决定 “身价”?

在超市明亮的灯光下,各种品牌的牙膏整齐排列着,包装或简约清新,或华丽精美。拿起一支几元钱的牙膏,再对比旁边几十元的牙膏,从外观上看,似乎很难直接判断出它们的差异。但实际上,牙膏的核心构成里藏着价格差异的 “密码”。

牙膏主要由摩擦剂、保湿剂、芳香剂、发泡剂、增稠剂、水分以及提升口腔健康的添加剂组成。在这些成分中,摩擦剂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就像是牙刷的 “小助手”,能在刷牙时打磨牙齿表面,有效清除食菌斑、食物残渣等可能导致牙齿或牙龈发炎的物质。而摩擦剂的种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牙膏的价格。



碳酸钙是廉价牙膏中常见的摩擦剂,它的清洁力很强,就像一把 “强力扫帚”,能快速清扫牙齿上的污垢。但这把 “扫帚” 有点 “粗糙”,在清洁的同时,也容易损伤牙釉质。想象一下,每天用它刷牙,就好比用砂纸轻轻打磨牙齿,时间久了,牙釉质这层保护牙齿的 “铠甲” 就会受损。

相比之下,磷酸氢钙与水合硅石则更为温和,就像给牙齿做温柔的 “SPA”。它们不仅能有效清洁牙齿,还不容易损伤牙釉质,是品质优良的摩擦剂。正因如此,含有这些成分的牙膏价格相对较高。从这方面来看,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牙膏,虽然价格相差悬殊,但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清洁口腔,只是在使用体验和对牙齿的保护程度上有所不同。



牙膏致癌风波:真相究竟如何?

前阵子,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关于 “牙膏可能致癌” 的讨论热潮,不少人被吓得不轻。传言称,牙膏原料中的三氯生、氯二甲苯酚、苄索氯铵、二氧化钛和苯扎氯铵等成分,长期使用会增加癌症风险。这一消息让许多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战战兢兢,生怕选错了牙膏就给自己的健康埋下 “定时炸弹”。

针对这一说法,中国口腔清理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及时站出来辟谣,原来,传言并不准确。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一项小鼠研究中,确实发现短期低剂量三氯生暴露会诱发低级别结肠炎症,甚至可能加剧结肠炎及其相关的结肠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动物实验,在人类身上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目前还无法证实三氯生对人体的致癌性。而且,牙膏中添加三氯生成分已有超 30 年历史,我国《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明确规定,牙膏中可限量(最大不超 0.3%)使用三氯生,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大家就不用过于担心。



二氧化钛也是类似的情况,按照国家规定添加,它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牙膏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2.0%。苯扎氯铵常用于皮肤和环境消毒,在牙膏中也可限量使用,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 0.10% 。而氯二甲苯酚和苄索氯铵,是不被允许添加在牙膏中的,所以只要是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的符合国标的牙膏,就不用担心会有这两种成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选购牙膏时可以掉以轻心。市面上的牙膏鱼龙混杂,还是有一些成分需要我们避开。比如含月桂基硫酸钠成分的牙膏,虽然添加该成分是为了起泡、乳化和清洁,但它具有一定刺激性,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对于本身就有口腔溃疡的人来说,使用这类牙膏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会让溃疡更加疼痛,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黏膜破损。



还有摩擦剂太粗的牙膏也要谨慎选择。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为了增加牙刷的摩擦力,更好地清洁牙菌斑和污垢,但如果摩擦剂过粗,就像用一把粗糙的刷子刷牙齿,不仅不能起到清洁作用,反而会损伤牙龈和牙齿。

另外,含有酒精的牙膏也需要注意。很多人认为酒精能更好地清除口腔病菌,但实际上,酒精含量高的牙膏会扰乱口腔微生态平衡,就像一场 “小风暴” 打乱了口腔里原本和谐的 “生态环境”,甚至可能诱发其他口腔疾病。



牙膏选购误区:别再交 “智商税”!

在这个 “颜值即正义” 的时代,牙齿作为我们的 “门面担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不少人把牙膏当作护肤品一样精心挑选,坚信 “一分钱一分货”,买牙膏时专挑贵的。但市场上牙膏品牌众多,各种宣传噱头让人应接不暇,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商家设下的 “陷阱”。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用颜色条分辨牙膏成分的说法?网传牙膏尾部标记的颜色中,绿色代表纯天然,黑色代表化学成分,蓝色代表药物,所以平时最好买绿标的牙膏。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中国口腔清理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早就辟谣了:牙膏底部颜色条只是机器封口定位识别标志而已,和牙膏成分毫无关系。所以,以后可别再根据颜色条来选牙膏啦!



牙龈出血也是很多人在刷牙时会遇到的问题。不少人一看到出血,就会选择有止血功效的牙膏,觉得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但口腔环境非常复杂,牙龈牙齿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牙龈出血有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盲目使用止血牙膏,就像是给伤口贴上了一块 “遮羞布”,虽然表面上看不到出血了,但可能会掩盖真正的病因,耽误病情。所以,如果经常牙龈出血,最好还是去看医生,找出出血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单纯依赖止血牙膏。

还有人认为,牙膏的泡沫越多,清洁力就越强。在刷牙时,看到丰富的泡沫,就觉得牙齿肯定被刷得很干净。但事实上,牙齿的清洁力主要取决于摩擦剂,和泡沫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就像前面提到的,碳酸钙摩擦力大,清洁力就强;磷酸氢钙、水合硅石摩擦力小,清洁力相对较弱,但对牙龈牙齿更友好。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泡沫的多少来判断牙膏的清洁效果。



牙膏使用小常识:这些细节别忽略!

刷牙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在牙膏的使用上,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些误区。

中日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余孟流医师提醒大家,不要长期使用一种牙膏。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就好比让口腔里的细菌 “吃” 同一种食物,时间久了,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这就像一个原本秩序井然的小社会变得混乱无序,口腔的自愈功能也会降低,从而引发更多口腔疾病。所以,建议大家每三个月换一次牙膏,这样既能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又能避免某些成分在体内过多积累。

另外,牙膏也是有保质期的,可别小瞧了这个细节!一般来说,牙膏开封后,最好在 3 - 6 个月内用完。开封过久的牙膏,就像敞开了门的房子,接触细菌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牙膏里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牙膏变质,原本的功效也会降低。想象一下,用一支已经变质的牙膏刷牙,不仅不能清洁口腔,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危害。



牙膏作为家庭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虽然价格和功效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口腔牙菌斑、食物残渣,保护我们的口腔健康。下次再站在牙膏货架前,相信你已经知道该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牙膏了。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