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与“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涉案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颂赞浙江湖州的诗句。诗中描绘了一幅绿水青山、丰衣足食的美好江南渔隐生活画面,使湖州成了历代文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湖州市检察机关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担当,以守护绿色公益为目标、以高质效办案为基础、以源头治理为抓手、以助推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为核心,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推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2023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53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83件。2024年,该市检察机关办理的2件案件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2件案件入选浙江省级典型案例。
“检察+”协同共治大气污染顽疾
大气污染看似无形,却能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和生命健康安全。
“辖区内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排放超标,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希望检察机关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履职。”2023年3月,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在开展驻代表联络站检察工作时,部分代表提出了这个建议。
VOCs是影响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在空气中能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对人体上呼吸道、皮肤等产生危害。收到情况反映后,办案检察官实地走访发现,纺织印染、家居木业等领域的部分企业未安装或未正常启用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其生产后的废气直接外排,是VOCs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束后,南浔区检察院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督促相关部门强化污染防治与监管。整改过程中,该院会同南浔区人大召开座谈会,多方面听取VOCs的治理堵点与难点,协同督促和支持相关部门依法履职。
在“人大+检察”的合力推动下,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联合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制定“一厂一策”方案、上门开展普法宣传等多种手段,精准指导帮扶涉VOCs污染物排放企业整改,累计推动全区334家企业将污染物排放予以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南浔区检察院还紧盯建筑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等污染大气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助力区域空气质量日趋向好。
公开听证形成“白茶祖”保护共识
“原来公益诉讼检察和我们老百姓这么密切啊!”2024年12月4日,在安吉县检察院开展的“走进检察公益诉讼”现场法治宣传活动中,检察干警向村民宣讲“白茶祖”保护案例时,村民们感慨道。
安吉白茶作为安吉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是带动安吉百姓走向富裕的重要品牌之一。2023年初,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安吉县检察院提供线索称,安吉白茶的母树“白茶祖”存在管护不足、生长态势衰弱等情况。接到该线索后,该院检察官立刻行动,邀请林业和茶叶方面的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参与现场勘验,发现“白茶祖”除了存在管护不足的问题外,因其既属于古树名木又属于茶叶种质资源,目前在名称认定、保护要求、生长范围等方面也都存在争议。对此,各位专家针对“白茶祖”保护的难点和争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后形成一致保护意见。
为增强办案准确性、规范化,安吉县检察院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磋商,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并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属地政府送达检察建议书。
2024年3月,一场围绕古树名木和茶叶种质资源保护的检察公益诉讼结案听证会,在安吉白茶的原种起源地“白茶祖”母树现场拉开帷幕。
听证会上,行政机关到场讲述了各自积极落实检察建议、保护“白茶祖”的措施。农业部门建设占地80亩安吉白茶母本园,从“白茶祖”母树上剪枝的一代茶苗以及由此繁育出来的二代、三代茶苗已在母本园茁壮成长;同时积极升级农业技术,探索无土栽培等新型茶苗培育方法,确保原种保质保量。林业部门和属地政府完善“白茶祖”保护提升方案,在扩大“白茶祖”生长空间的同时配备监控系统,保护茶树种质资源安全。文旅部门将“白茶祖”景点融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旅游路线,并成功推动其入选国家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在听了行政机关的介绍后,听证员们一致认为,“白茶祖”古树名木和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的目标已经实现。
听证会后,安吉县检察院协同四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建立安吉“白茶祖”茶树种质资源暨古树名木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凝聚保护合力,形成长效保护机制。
新物种有了“保护区”
“现在这周围都安装了围栏,还安排了人员定期巡护……长兴水韭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24年12月5日,长兴县检察院检察官在该县小浦镇潘礼南村回访时,一名村干部述说着长兴水韭的生态环境变化。
2023年,长兴县辖区首次发现一种水韭植物,该植物与已知水韭属植物有显著差异,经过长时间研究和比对,科研人员确定其为全球首次报道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长兴水韭”。长兴水韭喜生长在水质洁净的沼泽湿地中,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价值。
然而,新物种的生长环境不容乐观:长兴水韭生长于潘礼南村的一个人工沟渠内,集中分布段长约5米,生长环境存在湿地环境退化、物种竞争加剧、人为活动干扰等严重威胁物种安全问题。2024年6月,长兴县检察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开展保护。
“对长兴水韭的保护,需要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专业指导,科学精准地做好监管。”“可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视情况建立长兴水韭保护小区(点),并通过现代化手段展开有效监测。”……2024年8月,长兴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加强长兴水韭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听证员纷纷为新物种保护发声,提出专业意见。
听证会后,长兴县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修复长兴水韭生态环境。经持续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在长兴水韭核心生长区安装围栏,组织开展除杂草、引水浇灌等工作,并安排人员开展定期巡护。
万里晴空、茶香悠远、植被繁茂……湖州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怀梦逐“绿”,依法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责,深化协同协作,充分运用法治力量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续写“美丽湖州”新篇章。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