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女儿回忆母亲唐筼时说道:“母亲不仅是父亲感情上笃深的生活伴侣,而且是他志同道合的精神支柱与业务帮手......”
唐筼是一位真正的大家闺秀,她自己本身能力也足够强,从金陵女校的体育专业毕业,后来又做了北京女高校的老师,她还曾是许广平的老师。
唐筼自己就足够的优秀,对于另一半的要求自然也高了点,就这样,唐筼也到了三十岁的年纪,和唐筼条件差不多的陈寅恪也是如此,他和唐筼相识时已经36岁,他的条件足够好,海归,还在清华担任导师,名气只多不少,而且技艺超群,美中不足的是,他从小就体弱多病,不愿意拖累女孩,所以一直保持单身,家里人为此担心不已,轮番上阵催婚。
陈寅恪不得已只能去相亲,在和唐筼第一次见面时,他就格外真诚地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诉对方,其实,唐筼远远地看到他走过来就发现他走路微跛,至于他说的其他问题,完全在她的接受范围内,她为他的才华所倾倒。
在遇到唐筼之前,陈寅恪没有成家的想法,在见到她后,他这一想法发生了改变。
可以说,两人一见钟情,他们之间属于爱情还是合适呢?两者兼有之。
1928年,陈寅恪和唐筼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成婚后,唐筼辞掉了工作,回归家庭,成为陈寅恪红袖添香的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她帮助陈寅恪整理文稿,完成校对,家里的琐事她也一并揽在身上,让陈寅恪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和学术研究之中。
其实,脱离了陈寅恪,唐筼本身也是个极优秀的人,但她心甘情愿地放弃,甘愿当他背后的女人。
陈寅恪一心一意做学问,也因此忽略了家庭,唐筼生下了三个女儿,生大女儿时,她诱发了心脏病,差点死掉,此后,她的后半生一直承受心脏病的折磨,始终没能痊愈。
抗战期间,陈寅恪一家一直居无定所,不断地搬家,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唐筼搬了六七次家,在不断奔波中,唐筼吃了不少苦,她的病情也加重,可她没有因此松开丈夫和女儿们的手。
中年后的陈寅恪眼病非常的厉害,一直到后面完全目盲,根本没有办法书写,进行独立工作,因此,在照顾他的生活之余,唐筼还需要帮丈夫誊抄文稿。
1962年,陈寅恪摔断了右腿,他的腿也残疾了。
晚年陈寅恪饱受身体和生活的折磨,腿残、眼盲、生活不能自理......他已经完全离不开人了,不仅如此,他们夫妻二人的工资还被停发了,就连存款都被冻结了,为了照顾丈夫,不让他彻底对生活丧失信心,唐筼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家里。
即便在生活最艰难时,唐筼都没有离开丈夫。1969年,陈寅恪逝世,他在爱妻的怀中离开了人世。
面对这一幕,唐筼并没有过度悲伤,全程平静地为丈夫料理后事,她并不是冷血无情,因为在此之后,她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并对女儿说:“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该去了。”
在丈夫去世45天后,唐筼也离开了。以前有梁祝化蝶,后来又有了陈寅恪和唐筼,幸运的是,他们两人相爱且能相守,唐筼的大半生都是依靠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她这一辈子对得起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