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邱烨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扬州村,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湿润。
从305省道拐入一条蜿蜒的小路,皮卡车颠簸前行,穿过茂密的山林,40多分钟后抵达路的尽头——武宁县库区林场。
“刚下过雨,进来的路不好走啊。”见到记者,护林员王荣辉笑着迎了上来。
身穿护林迷彩服,手臂戴着印有“护林员”字样的袖章,手里拎着长柄柴刀……眼前的王荣辉整装待发。
“咱们出发!”随着一声招呼,记者跟随王荣辉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越是节假日,越是忙碌时”
王荣辉在巡林。人民网记者 邱烨摄
“过年期间,更不能放松警惕。”王荣辉说,对于护林员来说,越是节假日,越是忙碌时。
库区林场位于庐山西海腹地,风景如画,偶有垂钓爱好者来此钓鱼。王荣辉不仅要提醒他们不要在野外生火、不要乱丢烟,还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火情、盗伐和偷猎行为。
步入山林深处,寒意扑面而来。满山的树木高大挺拔,王荣辉不时停下脚步,观察远处的情况。看到路中间的杂树,他便挥起柴刀,利落地清理干净。
王荣辉一边走,一边介绍着巡山工作:“我们的工种主要是发现并及时制止火情、盗伐者、偷猎者,一旦发现虫情、病情及时汇报,还要清理倒伏的枯枝等。”
库区林场位于庐山西海人迹罕至的孤岛上。李宁摄
“有路的地方就骑摩托车,有些地方开不了摩托车就只能靠脚走了。”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山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片林子我熟悉得很”
谈及自己从城里人变成“守山人”,王荣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47岁的他在家人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成为了库区林场的一名护林员。从此,青山为伴,碧水相依,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刚来的时候,场长让我先试一试,怕我待不住。”王荣辉回忆道。然而日复一日巡山让他渐渐爱上了这片山林。如今,他每天在山林中巡护两个小时,紧盯着分场管理的两万余亩国家一级公益林。
“这片林子我熟悉得很,一草一木,清脆的鸟叫,甚至这脚下的小路,在我看来都是有生命的。”说这话时,王荣辉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行至山腰,幽静的山林中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
记者不由得四处张望。王荣辉却淡定地说:“没事。应该是碰到小动物了。”随着生态越来越好,树林里的野兔、麂子等走兽也越来越多,“我还经常与野猪狭路相逢。”
王荣辉拿出工作手机,向记者讲解“赣林通”小程序的功能。人民网记者 邱烨摄
王荣辉拿出工作手机,点开“赣林通”小程序,查看上面实时显示的林场火情监测信息。记者从今年的打卡记录看到,截至2月4日,他一天都没休息,已经值守了35天,巡查总里程为381公里。
山林是他的另一个“家”
忍受孤独是护林员的必修课。“但我对这种环境很习惯,有一种亲切感。这儿是我另一个‘家’。”自从来到库区林场,王荣辉一个月最多回家待两天。
今年春节,女儿从深圳回来多日,他都没能回家团聚。“家里来了几次电话,让我回家吃团圆饭。但这里不能没人,我干了这个工作,不能随便请假。”
11年来,库区林场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盗伐和火灾,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王荣辉日复一日的坚守。
在武宁县,有20多名像王荣辉一样的护林员,坚守在最偏远的林场护林点。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一人、一林、一岛、两狗”,这是王荣辉生活的真实写照。临近中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撒在林间,他和这片大山的故事,还在继续。
王荣辉和他的“大黄”在这条林间小路一起走过了11个年头。人民网记者 邱烨摄
“我过了年就59岁了,只要这里需要我,我会一直守下去!”王荣辉坚定地说。他的身影渐渐融入山林,成为这片青山碧水间最坚实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