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或提前复工,甚至在春节假期也不停工。同时,各地持续强化要素保障,为实现一季度项目建设“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专家认为,央地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有利于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多地项目集中开工

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多地吹响项目开工“冲锋号”。

2月5日,江西省举行省市县三级一季度重大项目联动开工暨2025年重大项目推进大会,总投资6600亿元的1534个重大项目联动开工;深圳福田区“一榜三令”高效执行机制暨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大会进一步梳理推出70个首批开工、新春复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部分地方则在假期结束前已提前复工,甚至假期期间也不停工。日前,无锡市轨道交通、重点道桥、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城市重点建设工程复工复产。2月3日,无锡地铁向“五线共建”所有在建项目发出复工复产动员令,定下蛇年地铁线网滚动开发、加速织密、奔赴开通“小目标”。

春节假期期间,在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龙湾区海塘安澜工程(蒲州水闸至炮台山段海塘)施工现场,多名工人坚守建设一线,争分夺秒赶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该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6.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龙湾区海塘防潮能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多地对重大项目建设作出部署。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要求,新的一年,各地要以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

建设资金保障有力

项目建设“抢进度”,离不开充足有力的要素保障。

为支持“两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项目符合“两重”性质,同时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和创新突破。

在资金方面,除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加量外,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已于1月启动,将有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各地已发行和计划将发行的新增专项债2323.43亿元,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等领域。

此外,各地正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加大要素保障。江西省提出,要强化土地、资金、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要素充分集聚、高效整合、合理配置;要统筹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素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关系,加强供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高效,更好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专家认为,央地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有利于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基建投资提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预计,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要求下,宏观政策将以“两重”项目、重点规划项目、城市更新为抓手,保持对投资的支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和建设,基建投资从中央发力转为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新一轮债务置换将有力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提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2025年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会更大,这一减一增有望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同样认为,基建投资增速料有所回升。在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计划和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的共同推动下,地方财政有望扭转此前捉襟见肘的局面。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也将推动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效增长,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至5.5%。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