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一个视频,一位远赴英国留学的国人在抖音发布了几条作品,内容大多都是他在图书馆发现的一些有关军事发明等的书籍。
其实每个国家的图书馆有这些书都不奇怪,可这些视频怪就怪在,明明是我们中国的发明,却被标注成其他国家的!这是咋回事?
最近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抖音上发布了一系列帖子,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这些帖子展示了英国图书馆内收藏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火药和火器制造的罕见图谱。
这些图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文注解,其描绘之细致,堪比工笔画般的火器制造流程图。
在一张图纸上,标明了“猛火油柜桶”的名称,一眼便知这是一款柜式的火器设计,遗憾的是,这种构造在我们的史书上已是稀少至极,更准确地说,似乎是被西方悄无声息地“借用”了。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古老的地图边际,用英文注解了“huoyao”这个单词,其明显是指火药,却被标为“希腊火”。
深入探讨古人投弹技术时,我们发现老祖宗们不仅精于锻造火铳,还发明出一种叫“风火炮”的猛烈爆炸物。
古籍中对风火炮的制造过程有着细致的记载:第一步是精心提炼原料,比如硝石和石灰,去除其中的污物;接着要用桑木之火慢慢翻煎,时间掌握在半炷香左右;随后选取一个细口大底的容器,在其上钻一个小孔,将爆炸装置放进去,注意要让导火线从孔口伸出;接下来用石灰石填满容器,再用新鲜的牛皮封住瓶口;最终将爆炸装置安放在高处或地面,最佳引爆时机是顺风时,以扩大爆炸的影响范围。
古人详尽的制作指南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火药的熟练掌握,更折射出他们对爆破原理的深刻认识。
那位网友还慷慨分享了许多其他有趣的图示:从烟雾弥漫、雷声震天的火球,到钩锥、飞火锥,还有火药便笺,以及火箭炮和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大将军炮——那种威力巨大的攻城重炮。
这些复杂的武器设计在大英博物馆中却被错误地标记为古希腊的产物,彷佛它们就是古希腊人的创造似的。
普遍观点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归功于伊萨克·牛顿,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可是有人晒出了一部古老的文献,宣称在1627年的明朝,已有理论与重力定律有类似之处,这份文献的出版时间早于牛顿的出生年份(1643年)。
许多网友就此提出,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当今全球普遍接受的观点,早在中国古老的岁月里就有过类似的论述。
遗憾的是,这些思想未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支持者们认为,西方世界重新发现了这些原理,并加以推广,从而造成了中华文化价值的外流。
网络上不乏幽默的声音,他们说现在终于明白了牛顿是如何获得启示的,同时也不免联想到为何英国曾被誉为“日不落帝国”,以及英格兰岛国为何经历两次工业革命,这些似乎都找到了联系。
他们指出,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的文化和财宝,可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此有网友联想到某些模仿韩国家的行为,质疑其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占有。
甚至牛顿本人曾在信中表示,他的成就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有人认为,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早数千年之久,中国古代学者的智慧和钻研精神,是西方人士难以企及的。
中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落至世界各地,特别是许多流入了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成为了中华文明璀璨的见证。
矗立在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的知识殿堂,随着1972年《英国图书馆法》的实施,大英图书馆于1973年7月1日宣告成立。
1997年,一座壮丽的新总部在伦敦心脏地带的尤斯顿大街落成,与圣潘克拉斯车站比邻而立,该建筑设计灵感源于巨型邮轮,占地超过112,000平方米,地上楼高9层,地下深入5层,名列20世纪英国最宏大的公共建筑之一。
自鸦片战争在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中国经历了外国势力的屡次侵略,导致众多历史宝藏流散海外,其中八国联军之掠夺,日本之军事占领以及黑市交易这三大罪行,造成国内文化财富的大量流失。
目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分散在欧洲、美利坚、东瀛及东南亚诸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数据,估计有超过一百六十四万件中国流失文物漂泊至海外,被超过两百家的博物馆在47个国家收藏。
民间所藏中国文物之数,更是博物馆之藏品的十倍不止,据中国文物学会的调查,逾百万件中国文物被带往异国他乡,其中包含了大量国家一级、二级的珍稀文物。
自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国家通过多种方式成功地回收了超过十五万件流散的文物,开展了三百多次追索活动,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流失文物总数相比,仍然是微乎其微,未来寻回流失文化遗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接下来,带领大家走进那些收藏我国文物最为丰富几个著名的博物馆。
以超过四十万件的珍贵文物闻名的卢浮宫,位列世界五大博物馆之首,作为侵华八国联军之一的法国,其所藏中国文物的数量仅次于英帝国。
卢浮宫公开的数据显示,其馆藏中国文物超过两万件,由于藏品数量巨大,很多珍稀的中国文物并未对外开放参观,因此实际数字很可能远超统计数字。
卢浮宫所藏的中国陶瓷器具多达一万二千件,文房四宝则约有一千件,其中包括超过200件唐宋时期的珍贵手抄本。
另外卢浮宫还收藏了商代的青铜象尊、玉猪龙,以及描绘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该图在1860年流入法国,馆内还藏有东汉的陶立马、唐代的陶俑、元代的竹绘、贡马图等无价之宝。
另一座著名的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馆内大约有三百万件藏品,其中亚洲艺术的收藏约有三万五千件,中国文物则有超过两万件。
大都会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馆,珍藏着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类文物,从早期的青瓷、白瓷,到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再到元青花、釉里红,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红釉、黄釉等,品种繁多。
在那里观众仿佛亲历了一段中国瓷器的演化历程,除瓷器外,馆内还收藏了超过五百幅历代绘画精品,以及众多的佛像等文化遗产。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全球四大博物馆,这座占地九万平方米的文化殿堂,光辉夺目,集艺术和历史于一身。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分割为七个主要展区,依据地理方位和历史时期,展品错落有致地安置在超过四百间装饰迥异的展厅内,展线蔓延曲折,总长达三十公里,获得“世界最长艺术走廊”之美誉。
博物馆不仅展出珍品,还频繁举办学术论坛,编辑出版画册、指南及《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论文集》和《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通讯》,为国际学术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
从画像、雕像、版画到出土文物、实用艺术品,以及数量庞大的钱币和奖章,让人目不暇接,包括超过一万五千张画作、约一万两千尊雕像、六十二万张版画和素描、六十万件出土文物、二十六万件实用艺术品,以及超百万枚的钱币和奖章。
而在东方艺术方面,中国敦煌、和田、库车地区的佛教画像、文献、雕像等,皆为无价的文化遗产。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西方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流落在外的文物都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