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翟老师和廖阿姨的故事里,一封封介绍信,仿佛成了希望的使者,串联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廖阿姨,这位曾与肺癌双肺转移抗争的勇士,没有选择艰难的化疗之路,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中医治疗的征途。喝下了那一碗碗苦涩却充满希望的中药,她的身体竟奇迹般地好转,不仅能打理菜园,还能在麻将桌上找回往日的欢笑。这二十多位经他们介绍前来的患者,同样在希福医院找到了新生的曙光。
时间回溯到2014年5月,廖阿姨突然消瘦,口干尿频,起初家人以为只是糖尿病的老毛病又犯了。然而,岳阳市人民医院的一纸诊断书,如同晴天霹雳——“中央型肺癌,伴双肺多发转移”。不甘心的家人又带着廖阿姨辗转到湖南湘雅医院,得到的却是同样的判决。医生的话语冰冷而决绝:“已经晚了,没有好的办法。”但廖阿姨和翟老师拒绝接受这样的命运,他们深知化疗的残酷,翟老师的弟弟便是前车之鉴。于是,廖阿姨留在家中静养,而翟老师则踏上了漫漫寻医路。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翟老师得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有位喉癌老人,通过中药治疗病情稳定。2014年6月9日,他们满怀希望地来到了希福医院,见到了袁希福院长。那时的廖阿姨,精神萎靡,病情危重,连头都抬不起来。袁院长的一席话,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心房:“别担心,还是有机会的,先吃三个月吧,多数人会有改善。”虽然心中半信半疑,但翟老师还是决定让廖阿姨试一试。
起初,中药的效果并不明显,廖阿姨的后背疼痛难忍,转移到了胳肢窝,再转移到了前胸,仿佛无尽的折磨。廖阿姨几度想要放弃,但在儿媳的劝说下,她坚持了下来。终于,在服药70天时,疼痛开始减轻;90天后,疼痛彻底消失。
2014年12月17日,服用中药6个月后,廖阿姨的肿块竟然缩小了。此后,她又继续服用了10个月的中药,病情稳定后,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巩固治疗。2015年4月10日,翟老师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希福医院,感谢袁院长的救命之恩。锦旗上写着:“中药治癌现福光,远比放化西疗强。万里寻医不觉苦,奇方妙术永颂扬。”
如今,廖阿姨的情况依然稳定。而经他们介绍前来的患者,如肺腺癌的万阿姨,也在袁希福院长的治疗下重获新生。2024年5月29日,万阿姨还参加了“袁希福老中医与他的千例癌症康复患者——2024龙年中国行”武汉站公益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如今的她,不仅能干家务,还能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这就是翟老师和廖阿姨的故事,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病魔,永不言弃;选择希望,奇迹终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