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蛇年春联文化——

在传统创新间绽放璀璨光芒

当冬日渐渐有了一丝暖意,当岁末的钟声悠扬敲响,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在万众期盼中翩然来临。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春节从中华儿女的习俗成为全人类共赏的文化瑰宝。此次春节申遗,作为春节文化符号的春联与诸多年俗一起打包入选,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也让今年的春联文化更加令人瞩目。



杏花春雨属江南。这里,是流淌着不尽联韵诗情的地方,也是“对联天子”朱元璋昔年大力推广春联之处。在楹联文化强省江苏,楹联人和方方面面热爱支持传统文化的人们,深耕这一片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迎来万紫千红。如今的春联,不仅贴在家门口,还成为向各类劳动者群体送上的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更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新内容、新载体、新表现形式、新传播渠道、新寓意、民俗中又衍生的新民俗……层出不穷的春联“新玩法”,让这个古老传统的春联习俗焕发出新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在今年的江苏大地上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惠民文化,最惠基层——

江苏各地书春送福谋划细、行动实、开展早、范围广。无论是场景的拓展,还是赠送对象的延伸,无不彰显出春联文化接地气和受欢迎的程度。

无锡在小学校园举办“墨韵贺岁 万福迎春”庆祝春节申遗成功挥春活动,让小学生从小感悟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南京的“如沐春风”书法作品展,致敬无偿献血者,并将书法作品赠送给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获奖代表;镇江为民营企业创作百副专属春联,以优秀文化赋能提气,以创业精神砥砺奋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泰州为梅兰集团等企业送福送联,送去浓浓的年味和温暖关怀,丰富生产一线员工的节日生活;南通海门开展“万福迎春 墨润万家”送福活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淮安淮城等地举行“墨香迎新春 和谐邻里情”送春联活动及学校“贴对联迎新春”活动;宿迁宿城区政协机关和区诗词楹联协会联合在小区广场免费送春联,把深情祝福送到千家万户;连云港在楹联教育基地连云港师专面向广大市民开展“与‘蛇’俱进 ‘蛇’全‘蛇’美”写春联送祝福活动;苏州在高新区、新区火车站、产业园区等多个单位和企业书写春联,送上最美好的新春祝福;盐城等地举办青少年迎春书法展,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从建筑工地到图书馆、少年宫,从工厂的繁忙车间到城市的繁华街头、熟悉的社区邻里,从机关单位到军营、警营、消防队,从快递小哥的辛劳到超市、商场、企业员工的坚守,从义务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到千家万户的温馨团圆,从学生略显稚嫩但青春洋溢的笔触到书法家潇洒又典雅厚重的笔墨……江苏春联文化活动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红红火火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春联这种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将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散发着墨香的春联,如同一抹鲜艳的红,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为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送去了温暖与祝福,为每一颗奋斗的心灵注入了希望与力量。



品牌锻造,精品更精——

十年磨一剑。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江苏开门红”活动创造性地将沧桑古城墙和传承千年的书法、楹联、春节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在一起。自2016年起,这项春节新民俗已走过整整十个年头,在江苏落地生根。活动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入选中宣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活动之一,已成为江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一直在领跑、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的神奇存在,品牌地位更稳,精品更精。

人气征联、专业评联、名家书联、精心制联、隆重挂联、喜庆赏联,十年岁月的打磨和沉淀,让“城门挂春联”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能井然有序,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如今,磨砺成精品名牌的“城门挂春联”活动已带动全球近20万人次参与,已发展成为全民文化现象。从最初的“南京开门红”到“江苏开门红”,从南京的9个城门到现在的全城13个城门,从南京到整个江苏大地,从扬子江而下,从大运河北上,从城门到地标,这一抹鲜艳的“中国红”已挂上各个设区市、特色县域及风情街镇,今年又再次挂到了国门——位于黄海前哨的连云港开山岛上。

“龙蟠生气势,将天地人,凝成一体;凤翥带精神,把真善美,融入千秋”,今年南京仪凤门春联融入人生和自然哲理,大开大阖;“胜地抒怀,人有精神山放鹤;东风击节,春开气象国腾龙”,徐州云龙山春联切地切时,气势昂扬……在广阔蓝天下,一副副大红春联次第挂上巍巍城门(地标),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貌,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也让人们在忙碌与喧嚣的同时,还能找到一份归属与宁静。



文化能动,春联能跑——

去年6月,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串起一个个城市群,联通一条条产业链,绘就一幅幅交旅融合图。9月,江苏倡导并成功举办长三角楹联组织合作联谊会议。10月,江苏联合相关单位部门、组织共同为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发起征联。

为开通不久的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征春联、写春联、挂春联,是全国首创,也是这两年成功举办“南京地铁挂春联”“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文化活动的接续和迭代升级,是配合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一项具体行动,意义非凡,为长三角融合发展注入了传统文化新动能。

活动覆盖“超级环线”21个高铁站点,里程超过1200公里,串联起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中国书法家协会指导,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主办,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江南时报社、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等承办,上海、浙江、安徽等楹联组织、书法组织共同联办,规格之高、影响之广、规模之巨,都引发了空前的关注和热潮,成为一种现象级传播。一时之间,全国联人,包括海外华人,争写“超级环线”高铁春联成为一种时尚。短短一个月,征集到的16000多副春联,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写出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以及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21个站点的风采,琳琅满目珠玉满篇,三省一市楹联专家评审,书法名家书写。

“沪风苏雨,浙水皖山,铸成中国铁三角;玉轨勾图,春光敷彩,画出东方红一轮”“浙皖沪苏,遍地珍珠,高铁穿过成一串;烟霞山水,满眸锦绣,小龙捧起送千家”……2025年1月14日春运当天,获奖春联乘上了飞驰的高铁,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次高铁列车设置为墨香专列,三省一市书法名家还上车送福。一副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等著名书法家领衔书写、三省一市著名书法家精心奉献的精美春联及福字,以及版画等多种非遗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让高铁充盈着喜乐、和谐的气息,伴随着旅客们一路前行,满载吉祥直达幸福。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春联文化也正如踏上了特色强劲轨道,已经动起来了、跑起来了、飞驰起来了。飘扬在长三角广袤大地上的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温暖了成千上万归家旅客的心灵,不仅让春联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更让人们的心灵旅途得以沐浴和浸润在传统文化的化雨春风中。



联之所寄,情之所系——

春联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人过春节的共同习俗。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联,春联架起了一座联系更紧密的桥梁,是联系乡情、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的纽带。

在“福传四海 春暖侨心”活动为江苏海外华人华侨创作的春联中,江苏联家写到“龙可腾云同奋翼;蛇能吐宝喜迎春”,抒发了全球华人共迎蛇岁的喜悦;“春色正新花馥郁;乡音尤暖燕呢喃”,抒发了春光美好、祖国飞速发展的勃勃生机;“心随扬子春潮动;身在他乡梦翼飞”,写出了海外游子对家乡关心和眷念的款款深情……这些春联满载中华亲情和江苏年味,跨越山海,飞向39个国家的47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将福传到四海,让春温暖侨心,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让春联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推广。

在江苏中华文化学院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中,江苏楹联家撰联、书法家泼墨,将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浓缩在一副副春联中,展示出“两岸一家亲”同文同书、同根同宗的血脉之情。“蛇蟠中国福;燕舞九州春”“柳上春风到;梅中节日归”“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一副副古今春联在书法演绎下,笔酣墨饱,风格各异,字里行间尽是对新年的希望和憧憬,使人们在墨韵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来自台湾高校的师生代表也挥毫互动,两岸共襄迎新春,墨香四溢寄情深。此次活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大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火红的福字、春联,浓浓的情意,助力两岸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雄壮之曲、澎湃之力——

春节期间,江苏各地涌现出主题春联、行业春联等各门类春联,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与各自行业特点紧密相关,极具个性化表达,让人们在欣赏春联的过程中感受到行业的魅力和特点。

特别是一类国防主题春联,不论是着重写国防动员方面还是侧重写拥军爱民方面,都宣传了国防事业、国防精神,点赞钢铁长城,培育拥军爱国情怀,让人们在岁月静好中,永远记住正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的那些人,助力国防宣传、强军建设。

在节前为立功受奖军人送喜报活动中,江苏联家为部分立功受奖军人撰写的嵌名联随立功喜报一起送上门,向立功军人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时,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赠卞世松“世崇报国从戎志;松砺凌霜傲雪风”,赠诸昌晨“昌盛笔描多彩画;晨夕志壮蔚蓝天”……在为荣立二等功现役军人卞世松、诸昌晨等家庭送去立功喜报时,这些专为立功军人撰写的嵌名联,充满了浓浓的军旅味,融壮志豪情、报国情怀于一体,与立功牌匾一起,被称为“最硬核年货”,受到军人家庭的喜爱,增添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强军不负山河壮,兴业当怀社稷安”“军地并肩舟破浪,龙蛇接力笔生辉”……联家们为国防事业撰写的春联,则大气磅礴又充满深情,相关报道及不少联作登上了《金陵晚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江苏国防动员、中国双拥杂志、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等报纸或网络平台。

1月11日,2025第二届双拥春联、蛇年春联展览在国家重点公园玄武湖樱洲长廊揭联开幕。长廊98对立柱和外侧10个版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春联,共展出108副蛇年春联、70副双拥春联,与现有《双拥周刊》版面展融为一体,与美丽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更增教育效果,更添文化气韵和新春氛围。展览现场,老年书者、青年书者,还有机敏的小军娃们轮番上阵书春送福,让这一活动再次引燃全城春联文化,引发《中国社会报》等多个媒体聚焦,还图文并茂地登上了《解放军报》。展览期间,人潮涌动,市民、游客们纷纷来现场领取春联福字,不少人还认真抄录了部分春联回家备写,有的带着孩子一起来感悟国防情怀,感受传统文化,品味春联之美。“春到家山添喜乐;人逢乙巳长精神”“春风正走龙蛇笔;燕语频传梅雪情”“大梦同追千载业;美图齐绘九州春”……玄武湖春联展的文化盛宴,丰富了游客的文化生活,更醉了一湖碧水、满城春色,“寻春联,到樱洲”这一新民俗也由此诞生!

古与今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绚丽交织,形式、内容的不断创新,载体的更多拓展,舞台的更大搭建,意义的更深挖掘,与书法等其他非遗或艺术形式的更好叠加与融合,都为传统的春联文化赋予了更多新意。散发着苏风苏韵的春联,在杏花春雨的滋养下,带着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景风物的芳菲气韵,在青山绿水间焕发出盎然生机和活力,也为人民生活更增“文化味”,更添“烟火气”。

梦虽遥,追则能达。河山锦绣,星光万家。放眼望去,不独在江苏,火红的、创新的、独具魅力的春联也扮靓了神州大地,不仅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更传递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春联,将会在更广空间发挥出更大作为。

魏艳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