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2024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时刻,连续多月渗透率突破50%,正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不过,春节回老家的你又见到了多少新能源汽车呢?你的老家是否又被新能源汽车占领了呢?
蛇年春节期间,《财圈社&道哥说车》的小伙伴们分别观察了自己家乡中心城区的车流或停车场情况发现,相比龙年春节期间,各地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所增多,甚至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能见度接近50%,不过北方城市、小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仍相对较少。
整体来看,燃油车型的保有量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一个数据也能很好地反映这种现象,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当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是在逐渐增多的,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的6.07%。
以此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成为主流选择。
北方小城少见 南方、大城市新能源渐成主流?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北方市场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甚至有“电车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本次春节观察中,也能体会到“北方+小城”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绝对是难以攻克的难关。
同事A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是典型的北方小城,春节期间最低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零下23摄氏度左右,对于喜温不喜寒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处于荒漠地带。同事A的统计中,当地外环路10分钟内双向车道共行驶过来260辆汽车,其中仅仅7辆为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占比不足3%。不过涉及品牌倒是比较全面,包括深蓝、岚图、特斯拉、比亚迪、五菱甚至宝马品牌。
不过,同样位于北方的城市保定,新能源汽车的能见度就要高不少。据同事B统计数据,河北保定万达广场附近,主干道10分钟内行驶过146辆车,其中有26辆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占比约为17.8%。而这也反映了相对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优势以及使用环境带给新能源汽车的便利,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补能焦虑已经被大大减弱,理所应当地也出现了更多新能源汽车奔跑在路上。
相比典型的北方城市,偏向南方的城市新能源汽车的能见度就明显高了很多。其中,同事C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观察到的158辆汽车中有40辆新能源车型,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了25.32%;同事D在江西吉安观察到的162辆车中有30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18.5%。
需要提到的是,即便是相近地区新能源汽车占比也具有城乡差异,比如同事E所在江苏省邳州市(县级市),在主干道观察233辆车,其中新能源车有36辆,占比为15.5%。而同事F在江苏徐州观察到的情况是:一个红绿灯的时间,过了27辆车,其中13辆为新能源车型,涉及吉利、蔚来、小米、五菱、比亚迪等品牌,新能源车型占比为48%。
旅游城市的新能源观察 插混的热销原因找到了
除了上述城市,同事G所在的景德镇市也同样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在偏向南方、偏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更加普及的现象。据其反馈数据,在10几分钟的动态观察以及路侧停车场观察中,其共见到246辆车,其中燃油车有178辆,新能源汽车则有68辆,新能源汽车占比接近28%,比较符合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趋势。
不过,在他的观察中还有另一种现象。由于景德镇是旅游城市,春节期间更是旅游旺季,全国各地车辆都有,以周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车辆居多,路上面跑的和停的车辆70%以上都是外地车。据其观察,所见到的新能源汽车中,外地车以增程、插混车为主,涉及比亚迪、理想、零跑等品牌,部分纯电动车型也都是中大型SUV,蔚来、小鹏居多,本地新能源汽车则以纯电动车为主。
总结一句话,来景德镇市旅游的车辆大多为带油箱的插电混动车型或增程车型,而这也反映了插混车型(含增程)在中、长途出行中的便利性。事实上,在同事A所在的北方小城,所见新能源汽车也以插混或增程车为主,其中仅见的7辆新能源车,深蓝、岚图、比亚迪均为插混车型,并且当地也出现了部分比亚迪插混车型的出租车。不过,这一点可能主要是因为纯电动车型有补能和续航焦虑。
一般认为,插电混动车型以及增程车型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用车场景,尤其在充电桩稀疏、温差较大的地区以及中、长途出行中更具便利性。值得关注的是,从过去一年的汽车市场来看,插电混动车型也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此次《财圈社&道哥说车》的春节调查反映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发展情况,比如越冷的地方、充电桩越稀少的地方、经济发展越差的地方,新能源汽车也就越难见到……与此同时,插电混动车型由于其特殊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