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皇太叔之乱)

公元1063年,清宁九年,大辽王朝发生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内乱。

辽朝皇族宗室大臣耶律重元趁着辽朝道宗耶律洪基出门旅游,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南休息的时候,纠集叛军攻打了皇帝的行宫。

道宗是辽朝的第八位皇帝,而道宗上边的皇帝是兴宗。

这个造反的耶律重元,是兴宗的弟弟,那么也就是道宗的叔叔。

那作为皇太叔,耶律重元干嘛要谋大逆呢?其实是有缘故的。

兴宗在位的时候,耶律重元算是比较重要的大臣,帮助兴宗办了不少大事儿,兴宗对耶律重元十分重用,有一次兴宗和耶律重元喝酒的时候,兴宗就拍着耶律重元的肩膀说,说兄弟啊,千秋万岁之后,朕就把皇位传给你。

我们都知道酒桌上的话那不能当真,可是偏偏耶律重元就当真了,自此后他每天都巴巴的等着兴宗把皇位传给自己呢,结果兴宗反手就 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也就是道宗。

道宗一登基,耶律重元意识到自己被兴宗骗了,被摆了一道,他很愤怒,他还有个儿子叫做耶律涅鲁古,那更是久怀异志,所以父子二人很快就起兵谋反,要取道宗而代之。

不过非常可惜,叛乱发生的时候,道宗的身边有个叫做耶律乙辛的大臣,这人非常机敏能干,很快组织兵力,把耶律重元的叛乱给剿灭平定了。

靠着这个功劳,耶律乙辛一举成为了道宗一朝的权臣,被道宗封了枢密使,封魏王,还赐给他平乱忠臣的称号,一时间整个大辽朝廷里,就没有比耶律乙辛风头更盛的人了。


(契丹壁画 局部)

您说这个耶律乙辛当时牛到什么程度?皇帝专门给了他一个特权:

  • 《辽史·列传第四十》:诏四方有军旅,许以便宜从事,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阿顺者蒙荐擢,忠直者被斥窜。

耶律乙辛可以自行开展军事活动,而不需要提前请示皇帝。

您看,这不仅仅是兵权的给予,更是意识形态上君王对臣下的信任。

只是,通过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耶律乙辛这个人呐,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忠臣良将,相反,在拥有大权之后,他完全的暴露出了本性,趋炎附势的人找到他,对他一顿溜须拍马,他就让他们升官发财,而那些忠诚正直的大臣,耶律乙辛不喜欢他们,就对他们各种排挤打压,甚至罢官免职,撵出朝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耶律乙辛都是以权臣的身份存在的,基本上就是除了道宗,他说的最算,整个辽朝的政治进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

不过这种情况,在几年后有了改变。

道宗的皇后,叫做萧观音,俩人有个儿子,叫做耶律浚。

这个耶律浚,长大之后就被道宗封为了皇太子,并且开始积极的参与国政。

这很可以理解,那作为皇帝,总是要培养接班人的嘛,提前让儿子参加工作,也是为了让他更早的熟悉一下环境。

只是,耶律浚参与政务之后,对耶律乙辛的困扰就很大,因为他发现这原来是自己大权独揽,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耶律浚把他的不少权力都给分走了,这么一整,耶律乙辛的危机感顿时就上来了,他就觉得如果长期以往,慢慢的自己的权力就都会被拿走,自己这个权臣的位置也就不保了。

耶律乙辛越琢磨,他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他就想要把耶律浚给扳倒了,把他这个皇太子给弄下去,这么一来,自己的政治地位就不受威胁了。


(辽道宗耶律洪基 铜像)

只是,想法很好,可执行起来很难,因为毕竟那是储君,是大辽王朝的二号人物,你耶律乙辛再有能耐,你的手也伸不到太子的东宫去。

耶律浚一时半会拿不下来,耶律乙辛干脆弯道超车,打算先对耶律浚的母亲,也就是皇后萧观音下手。

封建时代,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先把萧观音除掉,那么耶律浚就失去了母家的保护,到时候再收拾他,那可就容易多了。

正巧,这个时候萧皇后和道宗感情不和,闹了点矛盾,道宗就没怎么去看望萧皇后。

那萧皇后被丈夫冷落了,她非常的难受,其人有学识,是个才女,于是她自己在宫里就写下了几首诗词,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回心院》)

这古代的诗词啊,不仅仅能吟诵,还能唱和,说白了就是也能当做歌词唱出来,于是萧皇后就找来宫廷里的一个叫做赵惟一的乐师,让赵惟一谱曲,俩人就把这些诗词给改编成了歌曲。

因为萧皇后和赵惟一的频繁接触,所以渐渐宫里就有了两个人的一些传闻,说皇后和乐师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辽史·卷七十一》: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
  • 《焚椒录》:时诸伶无能奏演此曲者,独伶官赵惟一能之。

可是,当我们查阅史料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萧皇后和赵惟一的关系,非常的单纯,就是主仆关系,萧皇后召见赵惟一的唯一目的,也只是让他编曲,您想啊,真要是俩人有点事儿,那必然要掩人耳目,隐秘进行,何至于各种史书中都出现了这样公开的记载?

说白了,此事纯属胡编乱造。

不过,这对存心想要谋害萧皇后的耶律乙辛来说,已经足够了。

大辽皇宫里,还有一个乐师,这乐师是个女的,叫做单登。


(辽墓壁画散乐歌舞图 局部)

首先呢,单登入宫做乐师之前,原本是那个造反的耶律重元的婢女,耶律重元事败之后,她就充入掖庭,因为善乐器,后来就做了乐师。

不过因为萧皇后更欣赏和重用赵惟一,所以单登就比较受冷落,因此她对萧皇后就多有不满。

其次呢,单登比较年轻,长相很不错,有一次偶然间被道宗发现,道宗就想要把单登收入后宫,做个妃嫔,但是萧皇后没有同意,萧皇后劝谏道宗,说单登毕竟曾经是叛臣耶律重元家的婢女,您就不怕纳她为妃子之后,她心怀怨怼,伺机为耶律重元报仇么?

因为萧皇后垫了这么一句话,单登就没能选上这个妃子,这么一整,单登就更加记恨萧皇后了。

耶律乙辛一看这个单登和萧皇后有矛盾,于是他就找到单登,俩人是一拍即合,立刻就制定了一个陷害萧皇后的计划。

首先,耶律乙辛提前写好一首名为《十香词》的诗,然后把这个诗交给单登,由单登再找机会呈送给萧皇后。

呈送给萧皇后的时候,单登也有话说,它会诓骗萧皇后说,这首《十香词》,是宋朝那边的皇后写的,是宋人所作,立意吉祥顺利,所以我辽国的皇后也应该抄录,从而起到一个为国家,为万民祈福的作用。

其实,这个《十香词》,暗藏玄机,打眼一看是挺正常的,没有什么毛病,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其实就会发现这首诗中暗含了不少粗俗淫秽的内容。

只是,萧皇后没有防备之心,轻易相信了单登的话,不仅把《十香词》抄录了一遍,还在十香词的后面又写了一首自己的作品:

  •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鸟入昭阳。

写完之后,纸张就被单登给收走了,很快又到了耶律乙辛的手里。

好家伙,耶律乙辛拿着萧皇后的手书,立刻就跑去找道宗皇帝告状去了,说我发现了萧皇后和乐师赵惟一私通的证据。


(契丹文)

道宗问什么证据啊?耶律乙辛说我有萧皇后写下的粗俗下流的《十香词》,还有皇后自己的诗作,宫中只数赵家妆,这里头有个赵字,惟有知情一片月,这里头有惟字和一字,那三个字合起来,就是乐师赵惟一的名字,这是萧皇后给赵惟一写的情诗,真是铁证如山呐皇帝。

随后,耶律乙辛又掏出了一封早就炮制好的奏折,正式向道宗揭发所谓萧皇后和赵惟一的奸情。

奏折的名字,叫做《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内容很长,这里就不赘述了,反正该奏疏的内容主要就是控告萧皇后和赵惟一有私情,而且还添油加醋的把两人偷情的细节和对话都写了出来,什么皇后说“你这东西可真好,可以封作有用郎君”,赵惟一则说“我这东西的确是好,但是却比不上皇帝的真龙”,皇后又说“你这是小猛蛇,却比那懒惰的真龙好多了”

傻子也知道这是虚构抹黑泼脏水,因为如此私密的对话,除非你耶律乙辛趴在人家床头,不然你怎么能听得到呢?

可是,道宗皇帝偏偏就信了。

皇帝立刻把皇后捉来审问,说是审问,其实就是派人用刑拷打,武士们拿着一种叫做铁骨朵的利器对萧皇后予以重击,萧皇后被打的死去活来,恐怕连骨头断了。

往日情分不再,堂下只有萧皇后的阵阵哀嚎。

太子耶律浚带着萧皇后的四个女儿跪在地上恳求道宗不要再对母亲用刑,子女们愿意代替母亲受过,反而被道宗狠狠训斥了一顿。

乐师赵惟一也被捉来,各种酷刑全来一遍,那真是遭了老罪了。

重刑之下,萧皇后和赵惟一纷纷含冤认罪,道宗怒不可遏,当即赐萧皇后在狱中自尽。

临死前,萧皇后想要再见道宗一面,被道宗拒绝,萧皇后万念俱灰,终于自尽而死。

人都已经死了,道宗却还不解气,他命人把萧皇后的衣服剥光,然后卷在一截破草席里送回了娘家。

年轻的皇太子耶律浚眼见母亲含冤而死,他伏地痛哭,发誓要除掉耶律乙辛为母亲报仇,结果耶律乙辛一不做二不休,之后又开始使用各种阴谋诡计陷害耶律浚,道宗呢,偏听偏信,着了耶律乙辛的道,没过多久就把耶律浚给废为了庶人。


(壁画中的契丹皇室形象)

成了庶人之后的耶律浚权势尽失,很快被耶律乙辛派出的刺客暗杀。

一母一子,就这么活活被权臣奸相给害死了。

当然了,我们说善恶有报,道宗执政晚期,他也幡然醒悟了,察觉出了耶律乙辛其实是个奸恶的小人,因此皇帝后来还是把耶律乙辛给处死了,甚至,皇帝还把被废为庶人而死的皇太子耶律浚给平反了,追谥耶律浚为昭怀太子。

只是,关于萧皇后的死,道宗直到大行,也没有再提起过。

在辽朝的历史上,萧观音是个很有才华的皇族女性,甚至可以说她是有辽一朝诗歌成就最高的人,谈起辽朝的诗歌,文学,无出萧观音其右。

萧观音长相娇艳动人,个性则温柔内敛,她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音律,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她简直是名动天下,当世第一。

谁也想不到,她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史书里记载的每一个悲剧性死亡,都是权力结构撕裂人性的标本。

萧观音的《回心院词》将宫闱幽怨化作清丽词章,却最终被《十香词》的艳曲绞杀,这种文学与命运的悖论性互文,恰似一面铜镜映照出专制时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以才华叩击命运之门,却在门扉开启的瞬间,被门后涌出的政治寒流冻僵了身躯,千年后我们触摸这个故事的棱角,依然能感受到历史伤口里渗出的带着铁锈味的疼痛。

当年,夫妻也曾策马同游,当年,道宗也盛赞妻子是女中才子,他们也曾经相敬如宾,曾经相看不厌...

道宗耶律洪基,算不上什么雄才大略的旷世明主,但却绝非特别昏庸无道,以他的智力,他都能清算耶律乙辛,为儿子平反,难道还不能识别当年的这桩奇冤,还妻子一个清白么?

公元1101年,耶律洪基驾崩,其孙耶律延禧即位,也就是辽天祚帝。

同年,天祚帝为祖母平反,并将萧观音的遗骨葬入了道宗的寝陵...

参考资料:

《焚椒录》

《辽史·卷七十一》

《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

荆炜琪.辽代契丹女诗人的刺世意识——以萧观音、萧瑟瑟作品为例.名作欣赏,2020

王琨.21世纪以来辽代契丹女性研究综述.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张志勇.大辽皇后萧观音冤狱的多维视角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