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在重庆市黔江区城市大峡谷景区,当地群众唱响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后河戏,用悠扬的歌声和动人的表演歌唱新生活,共祝祖国繁荣昌盛。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土家族、苗族儿女能歌善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活动现场,民间艺人身着传统服饰,在抑扬顿挫的鼓点中倾情演绎后河戏。悠扬婉转的唱腔、字正腔圆的表演,将濯水古镇“天理良心”的诚信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民间艺人们正在表演濯水后河戏。
据了解,濯水后河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融合了湖北汉剧、湖南南戏及江苏昆山腔等多个剧种,经黔江历代民间艺人创新而成,是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每逢重要节庆,当地群众都会演绎后河戏,表达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后河戏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龚继明表示:“后河戏已有300多年历史,我们每年正月都会唱戏,既歌颂新时代,也希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族文化。”
黔江区文旅部门通过旅游景区平台,让非遗戏曲从“深闺”走向台前,推动文艺精品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使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
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张瑜洋 摄影报道
投稿邮箱:sy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