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今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个体化癌症疫苗(PCV)的最新研究结果。9名高风险肾细胞癌(RCC)患者在接受切除手术之后,接受了靶向新抗原的PCV的治疗(伴或不伴免疫疗法ipilimumab辅助治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为40.2个月时,所有9名患者均没有出现癌症复发。文章作者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显示了PCV作为肾细胞癌有效辅助疗法的潜力。
新抗原(neoantigens)是基于肿瘤特异性突变而产生的突变蛋白,这些突变蛋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从而对它们产生免疫反应。基于新抗原的PCV具有将抗癌免疫反应导向癌细胞特异性表位的潜力,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避免免疫反应伤及健康细胞。PCV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抗癌潜力,例如,Moderna和默沙东(MSD)联合开发的个体化新抗原疗法mRNA-4157与PD-1抑制剂Keytruda联用,在治疗经手术切除的高风险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与Keytruda单药相比,将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9%,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降低62%。与黑色素瘤相比,肾细胞瘤携带的突变数目较少,因此针对这些少数新抗原的PCV能否激发有效抗癌免疫反应仍然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9名高风险(III/IV期)肾细胞癌患者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后,接受了靶向新抗原的PCV治疗。这些PCV由包含多种新抗原的长多肽链组成。其中5名患者同时接受了CTLA-4抑制剂ipilimumab的辅助治疗,另外4名患者只接受了PCV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为40.2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癌症复发。其中两名患者的随访时间已经达到4年。安全性方面,PCV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低级别的注射部位反应和暂时的流感样症状,没有患者出现3级以上毒性。
▲个体化癌症疫苗的生产过程和临床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详细的实验室研究显示,PCV在所有患者中均激发了强力的免疫反应,显著提高了疫苗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而且这些新T细胞群体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长达3年。在体外实验中,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从患者体内获取的肿瘤细胞并产生抗癌活性。
业界专家在接受行业媒体STAT采访时表示,由于这项临床试验是一项没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因此PCV对肾细胞癌患者的具体临床影响仍然不容易确认。不过研究结果显示,PCV可以激发针对新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增殖,而且在实验室检测中,这些T细胞具有抗癌功能。
癌症疫苗是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十分关注的癌症治疗方向之一。在2025年药明康德全球论坛期间,该研究所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aurie Glimcher博士在闭门午餐会上分享了她眼中关于癌症治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方向。她指出,丹娜-法伯的Catherine Wu博士是这一领域的,大约八年前,她的团队为八名濒临死亡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种了个体化癌症疫苗,如今这八人中仍然有六人存活。这一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对产业界也具有重大意义。Catherine Wu博士也是发表在《自然》的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
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在癌症疫苗领域也获得多项进展。Moderna和默沙东联合开发的mRNA个体化癌症疫苗mRNA-4157正在多个后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治疗的癌症类型包括高危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它近日被行业媒体Evaluate评为值得关注的之一。BioNTech和基因泰克合作开发的mRNA癌症疫苗也正在进行。去年年底,Elicio Therapeutics公布了靶向KRAS突变肿瘤的癌症疫苗ELI-002 2P的。试验结果显示这款癌症疫苗延长了胰腺导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期待癌症疫苗领域的在研疗法临床开发顺利,早日成为癌症患者的创新治疗选择。
▲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
参考资料:
[1] Braun et al., (2025). A neoantigen vaccine gener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07-5
[2] 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e shows potential in kidney cancer. Retrieved February 5, 2025,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2025/02/05/personalized-cancer-vaccine-kidney-dana-farber-yale/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