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大早,不但高铁车厢内温度适宜,而且连洗手水的温度都刚刚好!”早上6点20分,在郑州东站开往杭州东的G1961次列车上,旅客王女士洗漱完毕后开始吃早餐,心情很不错。
在寒冬,让旅客一进入车厢就能感受到暖意,这离不开负责动车运维的青年团队的辛勤付出。
5个小时前,凌晨1点,位于黄河南岸的郑州动车段动车组存车场灯火通明。技术信息科工程师朱真真不时掏出手机,查看屏幕上的温度曲线。为了让动车组旅客盥洗室的水龙头流出适宜的水温,让车厢内保持合适的温度,朱真真和同事需要在晚上对动车组列车开展防冻预热作业,为动车组“驱寒保暖”。
“现在我只要点开线上小程序,存车场上100多列动车组的‘体温’就一目了然,这让防冻预热作业更加高效。”朱真真说。
朱真真所在的郑州动车段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唯一的动车组检修运用单位。今年春运期间,郑州局集团公司配属的138列185标准组动车组全部上线运行,春运高峰日均运送旅客50余万人。这些动车组列车,每列日均运行约2000公里,单列每日运行最长交路超过3500公里,覆盖北京、西安、深圳等200多个城市,南北最大温差近30℃。
动车组列车完成一天的运输工作后,就会回到存车场过夜停留,并接受例行检修,等待第二天出发。冬季的寒风容易造成动车组车内的蓄水箱、水管路等设备结冰“冻伤”,带来盥洗室等设备故障,影响旅客使用体验。
“如果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夜间气温更低,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朱真真说。她使用的小程序全称是动车组防冻预热系统,是她在青年“创客”团队中和同事一起自主研发设计的,目前已更迭到第三代。
在这个动车组防冻预热系统没有问世之前,她和同事需要在近千亩的存车场内来回奔跑,彻夜不间断地检测动车组温度,发现哪列动车组温度低于限度要求后便开展防冻预热作业。所谓防冻预热,即工作人员进入司机室,为动车组升弓送电,将室内空调温度调整到18℃以上,并对车厢内各个设备进行巡视检查,防止车内设备结冰。
而动车组防冻预热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实时采集动车组车体温度数据,还能把每一列动车组防冻预热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以往繁复的人工作业被高效的远程控制所取代,6个人就轻松胜任整个存车场的‘防冻预热’工作,不仅少跑路,作业也更精准了!”存场组工长严文建对青年“创客”团队研发的这套系统赞不绝口。
32岁的朱真真是青年“创客”团队的核心成员,2017年8月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该段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
“接触到青年‘创客’团队后,我找到了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向前奔跑,为给旅客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而不断改进工艺方法。”朱真真说。
只有朱真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才能参与科技创新吗?并非如此。郑州动车段党委书记李海磊说:“只要厚植成长的沃土,以修车人想着坐车人特有的责任与追求,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不同学历的青年都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都能绽放绚丽多姿的光彩。”
今年36岁的路飞,2013年从部队退伍后来到铁路,开始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面对“高精尖”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他雷厉风行、吃苦耐劳,铆足了劲学技练功。
在随后的几年里,路飞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等10多项荣誉,成长为单位首屈一指的业务检修骨干。
2016年12月,“路飞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朱真真口中的“青年创客”团队,大本营就在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由来自不同岗位的年轻职工组成。
“我们全段平均年龄只有33岁,其中青年占比80%,仅郑州东动车所就有职工700多人,开展青年科创,我们是有条件有优势的。”路飞说。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路飞带领技术骨干围绕工作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陆续加入。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有团队成员23人,平均年龄28.8岁。
今年春运首次投入到动车组检修作业的新“帮手”、被称为“大黄蜂”的智能检修机器人,就是青年“创客”团队最新的研发成果之一。
“智能检测机器人安装在检修库检修地沟内,工作人员只需操纵手持终端就能控制作业。它可以自动行驶并精准定位到检查部位,机器‘手臂’可以伸入到人难以观察的设备缝隙,实现多角度、全方位、近距离地精准检查。”路飞介绍。
据了解,动车组检修机器人对一列8辆编组的动车组检修只需40分钟,大大提高了春运期间的检修效率,为动车组列车准点上线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而在1个多月前,检修机器人刚投入作业时,还只能检测一种车型,但郑州动车段春运期间配属的车型已经达到10种。青年“创客”团队成员杨朋说:“为了迎接春运,我们积极对接设备厂家,进行优化升级、程序写入和功能扩容,目前已经实现全部10种车型动车组识别和检修。现在的‘大黄蜂’已经从‘一招鲜’变为‘样样通’。”
“参与科技创新,要从一线来,到一线去。”路飞讲到创新技巧时说,“要把论文写到检修库里,细心发现作业过程的难点、痛点,想办法通过科创手段去解决,一样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路飞的带动下,创新氛围愈加浓厚,青年“创客”团队也成为创新成果竞相迸发的沃土。
1988年出生的郑建浩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任郑州动车段郑州东动车所关键项目卡控组卡控员、代理助理工程师。为解决顽固污渍堵塞管路、造成动车组卫生间途中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郑建浩带领攻关小组设计出一个移动式清洗机,极大提高了该型动车组列车集便器的检修效率,同时也使其在途故障率大大降低。
今年年初,青年“创客”团队又自行设计研制了动车组列车卫生间污物箱浮球更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不拆除卫生间污物箱裙板的情况下更换浮球,仅这一点,就将原先需要两人花费30分钟的作业项目,缩短至单人最快10分钟完成,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凌晨5点,当人们还沉睡时,一列列动车组已检修完毕,整装待发。早晨6点多,一列列动车组的大灯亮起,打破夜的沉寂,宛如银龙般驶向郑州东站,投入到新一天的旅客运输任务中。
本报郑州2月5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