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冬季漫长,温度常低于零下20摄氏度以下,黑龙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松花江流经这里,在冬季封冻成天然冰面。冰雪对于哈尔滨来说就是生活的日常,也让这里有了悠久的冰雪运动底蕴。

距离哈尔滨近200千米的亚布力滑雪场位于长白山山脉,冬季雪资源存留期长达170天。1974年建设滑雪场后迎来了亚冬会、大冬会等国际赛事。历经50年发展的亚布力滑雪场共有滑雪道56条,总长约100公里,造雪面积225公顷。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的魅力从冰雪运动延伸到冰雪文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24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三成。

冰雪塑造了这座“双亚冬之城”冷与热交织的极致浪漫,以冰雪邀约,同冰雪共舞,让来自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里,一同把这里变成活力四射的热土。梦想之花正在这块黑土地上绽放。(记者:陈益宸 王建威 王松 张涛 谢剑飞 张启明 李明 许雅楠 胡星宇 孙非)


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打冰球(无人机照片)。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1日,孙作新(右)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打冰球。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1月11日,孙作新(左)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打冰球。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合影。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成员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打冰球。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月11日,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打冰球(无人机照片)。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8日,孙作新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走向冰场。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7日,孙作新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打冰球。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7日,孙作新(左一)与队友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打冰球。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7日,孙作新(左一)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一处冰场教小朋友滑冰。60岁的孙作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从小观看身边各大工厂冰球队的比赛,孙作新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打冰球,这份热爱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孙作新担任道里区老年冰球队副队长兼教练,和其他六十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伙伴一起持续在冰球场上挥洒快乐。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这是1月2日拍摄的位于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内的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无人机照片)。哈尔滨是中国冰灯艺术发源地,兆麟公园1963年举办了首届冰灯艺术游园会,从最初“一个冰罩、一根蜡烛”制成的“冰灯笼”,雕琢成如今走向世界的冰雕艺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2日,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内,冰雕师刘芮麟(右)、张泽文(中)雕刻哈尔滨亚冬会主题冰雕作品。哈尔滨是中国冰灯艺术发源地,兆麟公园1963年举办了首届冰灯艺术游园会,从最初“一个冰罩、一根蜡烛”制成的“冰灯笼”,雕琢成如今走向世界的冰雕艺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3日,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内,冰雕师刘芮麟雕刻哈尔滨亚冬会主题冰雕作品。哈尔滨是中国冰灯艺术发源地,兆麟公园1963年举办了首届冰灯艺术游园会,从最初“一个冰罩、一根蜡烛”制成的“冰灯笼”,雕琢成如今走向世界的冰雕艺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6日,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参赛选手在雕刻雪雕作品(无人机照片)。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同场竞技。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7日,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参赛选手在雕刻雪雕作品。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同场竞技。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1月8日,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参赛选手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内合影。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同场竞技。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8日,志愿者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内拍照。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月10日,法国队选手波琳在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中雕刻雪雕作品。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同场竞技。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1月7日,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参赛选手在雕刻雪雕作品。来自10个国家20余支代表队的雪雕艺术家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同场竞技。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月15日,单宝源在亚布力滑雪场为游客拍照。出生于黑龙江绥芬河的“00后”单宝源是亚布力滑雪场的滑雪摄影师。从小学起,酷爱运动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学滑雪,2022年,已经考入山西传媒学院的单宝源将摄影专长和滑雪爱好结合,利用寒假来到亚布力兼职滑雪摄影师。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15日,单宝源(右)在亚布力滑雪场为游客拍照。出生于黑龙江绥芬河的“00后”单宝源是亚布力滑雪场的滑雪摄影师。从小学起,酷爱运动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学滑雪,2022年,已经考入山西传媒学院的单宝源将摄影专长和滑雪爱好结合,利用寒假来到亚布力兼职滑雪摄影师。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5日,单宝源(左六)在亚布力滑雪场为游客拍照。出生于黑龙江绥芬河的“00后”单宝源是亚布力滑雪场的滑雪摄影师。从小学起,酷爱运动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学滑雪,2022年,已经考入山西传媒学院的单宝源将摄影专长和滑雪爱好结合,利用寒假来到亚布力兼职滑雪摄影师。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14日,单宝源在亚布力滑雪场查看为游客拍摄的滑雪照片。出生于黑龙江绥芬河的“00后”单宝源是亚布力滑雪场的滑雪摄影师。从小学起,酷爱运动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学滑雪,2022年,已经考入山西传媒学院的单宝源将摄影专长和滑雪爱好结合,利用寒假来到亚布力兼职滑雪摄影师。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1月15日,游客在亚布力滑雪场滑雪。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0日,人们在松花江江面上举办的冰雪嘉年华园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1月10日,孩子们在兆麟公园内的冰面上抽冰嘎。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1月7日,滑冰爱好者在哈尔滨市丁香公园内滑冰。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0日,人们在冰冻的松花江江面上练习冰上龙舟。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1月18日,游客在哈尔滨松花江“钻石海”游玩。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1月10日,游客在松花江江面上举办的冰雪嘉年华园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来源: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