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5日电(记者孙晓宇、杨轩、戴锦镕)眼下,“冰城”哈尔滨银装素裹,即将迎来7日举行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极寒天气下,一股股暖流在悄然汇聚,各行业、各部门坚守岗位,诠释着“冰雪暖世界”的动人篇章。

  据哈尔滨市气象台4日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计5至7日,哈尔滨市气温持续走低,昼夜温差显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跌破零下30摄氏度。

  供热,是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在捷能热力电站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区供热中心,代理值长王向福不时通过观察口查看锅炉内的燃烧情况。

  “我们供热中心肩负着三处亚冬会指定酒店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热门景点的供热保供任务。”王向福说,他们一刻都不敢松懈,确保供热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在第九届亚冬会中,亚布力雪上赛区将举行32个小项比赛。中国石油亚布力滑雪场加油站,距离亚布力滑雪场仅数百米,处于“哈尔滨—亚布力—雪乡”黄金旅游线路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亚冬会的运营保障车辆也到此加油补给。

  “欢迎光临!加92号还是95号汽油?加多少?”加油员吴红君身着蓝色工作服,一边引导驾驶员熄火,一边准备抽出加油枪为车加油。


  吴红君在为车辆加油。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此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刺骨。吴红君的眼睫毛上结着细碎的冰碴,帽子和脖套也挂着冰霜,每次呼吸都化作一团白色雾气。

  “车多的时候,门前能排着20多辆车,忙得脚不沾地。”吴红君说,“能为家门口举办的亚冬会出份力,再辛苦也值得。”

  加油站经理韩锋说,从2024年12月初开始,汽油、柴油销售进入高峰,每天销售合计35吨,比平时多15吨。“值夜班时,只要听到喇叭声,我们就立刻冲出去服务。”韩锋说,能服务亚冬会和游客,心里满是成就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在滑雪训练。新华社发

  在亚布力一处滑雪场,一群身着滑雪衣、衣服上带有醒目医疗标识的人引人注目,他们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滑雪医生”。此刻,他们正趁着赛前抓紧滑雪训练。

  医生们脚踏雪板,背负着重达十多公斤的医疗背包在雪场反复演练。“滑雪医生要迅速完成伤员的伤情评估、初步处理,并将其移出赛道,为后续转运和治疗争取宝贵时间。”骨科医生潘海乐说,他们不仅要在雪场高级道上熟练滑行、急停,还要熟练掌握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等救援技术。

  潘海乐是运动医学专业出身,能参与亚冬会保障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在极寒天气下,手伸出去两分钟就会麻木僵硬,医疗操作难度大增。”潘海乐说,为了提升救援精准度、缩短救援时间,他们不断强化训练,力求第一时间到达救治现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广志说,作为亚冬会定点医疗保障机构,医院向亚布力派出100多人的医疗保障团队,筹建运动员村诊所,部分接管亚布力镇医院,并加强对当地医疗团队的培训,全力提升亚冬会医疗服务质量。


  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演练雪域救援。新华社发

  同样在雪场紧张演练的,还有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队员们。他们身着醒目的红色制服,脚踩滑雪板,抬着担架进行雪域专业救援演练。

  “救援每快一分钟,运动员的痛苦和危险就会减少一分。”队员王任峰说,他们将与亚冬会各比赛项目裁判长、医疗团队紧密配合,确保安全高效完成伤员转运任务。

  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冰壶馆,亚冬会冰壶项目的赛程从2月4日持续至2月14日,志愿者们早出晚归,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中坚守岗位。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王锦然在这里担任媒体运行志愿者,为前来报道的媒体提供服务。

  “有一次,我夸一位中国香港代表团教练的帽子好看,他还摘下来给我戴,我们还合了影。”王锦然说,有些外国记者不会英语,自己就用手势给他们指路。回忆起这些温暖瞬间,她脸上洋溢着笑容。


  王锦然在冰壶场馆提供志愿服务。新华社发

  “作为铁饼项目的二级运动员,我热爱体育,在志愿服务中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冰壶知识。”王锦然说,她大年初四就到岗了,觉得能服务亚冬会、为家乡做贡献意义非凡,收获满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