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那时我八岁,家里刚开始红火起来,爹娘准备翻盖新房,可偏偏村里的几个老师傅都没空。
正发愁时,来了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说懂盖房子,带着个面黄肌瘦的儿子,浑身上下破破烂烂。
娘出于可怜他,便留他干活,没成想等房子盖好后,娘却在厨房发现一笔钱。
01
我出生在七五年,那时候的农村还很贫穷。记得小时候,看着村里人家房子都是低矮的土坯房,但在我眼里,那却是最温暖的家。
我们家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也就四五十户人家,村民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
我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他常说:“人勤地不懒,地懒人也不行。”我娘更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不仅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还总是热心帮助村里的人。
记得有一年开春,我家院子里种的大白菜和萝卜总是莫名其妙地少了几棵。我气得直跺脚,非要找出是谁偷的。
可娘却拍拍我的肩膀说:“傻孩子,能偷菜的,那一定是真缺吃的。咱们地里种的多,少几棵也不打紧,何必去计较这些呢?”
这样的事情在我娘身上总能看到,有一次,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孩子来我家讨饭,那天娘刚蒸了一锅白面馒头,正准备和面条。
看到男孩饿得直咽口水的样子,娘二话不说,就把刚和好的面条煮了一大碗,还放了两个荷包蛋。男孩狼吞虎咽地吃完,娘又给他塞了两块钱当路费,还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
“吃饱了就赶紧回家吧,你爹娘该担心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娘说这话时慈祥的笑容。男孩感动得直点头,临走时还一个劲地鞠躬。
我家有个大晒场,每到收获季节,左邻右舍都会来借用。娘从不推辞,还常说:“大家伙儿都不容易,晒场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就帮一把。”
娘还常年照顾腿脚不便的老人,隔三差五就给老人送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就这样,在父母的勤劳和善良感染下,我们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到了八二年底,家里不仅有了几头牛,还添置了不少农具。爹娘开始谋划着要把那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翻新。
八三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刚过完年,村里就暖意融融。这一年,爹娘手里总算攒够了盖房子的钱。说起这事,还真是个机缘巧合。
本来我家是想请村里的老郑师傅操刀的,他是村里头号泥瓦匠,手艺好,口碑也好。可偏偏老郑师傅那阵子得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其他几个会盖房子的师傅也都已经被人预定好了。
这可愁坏了我爹娘,因为那时候农村盖房子都讲究个好日子,错过了这个春天,可能就要再等一年。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陌生人来到了我家。那天下午,我正在院子里喂鸡,突然听见大门口传来询问的声音:“请问,这是老张的家吗?”
来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蓝布衣裳,背着个破旧的帆布包,身后还跟着个十来岁的男孩。
他自我介绍说姓王,是从陕西那边来的。他说他听村口的人说我家要盖房子,所以特地来问问。
“我是干这一行的,祖上三代都是泥瓦匠。”王师傅说这话时,眼神格外诚恳。
他告诉我们,他们那边遭了大旱,颗粒无收,不得不出来找活路。更让人心酸的是,他媳妇去年得病走了,留下他和儿子相依为命。
我娘听了,眼圈都红了。她拉着那个瘦瘦小小的男孩的手,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男孩怯生生地说他叫小强,今年十一岁。娘心疼地说:“都瘦成什么样了,来来来,婶子给你煮个鸡蛋吃。”
爹却有些犹豫,毕竟盖房子是大事,让一个外乡人来干,心里总有些没底。但看着王师傅憨厚的样子,又想着他们父子的不容易,爹和娘商量了一下,决定试试。
“王师傅,你要是不嫌弃,就在我们家干这一票吧。”爹说。
王师傅听了,激动得连连点头:“张大哥,你放心,我一定把房子盖得结实漂亮。”
说着,他从破旧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里面画着各种房屋的设计图。那认真的样子,让我爹娘的顾虑少了几分。
就这样,我家请到了这个意想不到的外乡泥瓦匠。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王师傅父子的命运,也让我们村多了两个善良的邻居。
02
王师傅来我家的第一天,娘就看不下去他们父子分开的状况。那天晚上,王师傅要带着小强回村口搭的临时窝棚,娘一把拉住了他们:
“这是要去哪?小强就留在我家住,跟我们家小文一个屋。王师傅,你也别回窝棚了,就住我家西屋。”
说实话,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情愿。虽然小强看起来挺可怜的,但毕竟是个陌生人。
娘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边:“小文,你是有福的孩子,爹娘在身边,家也在这。可小强呢?没了娘,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你得学会感恩,也学会分享。”
娘的话让我羞愧不已,那天晚上,我主动把自己的新棉被让给了小强。看着他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心里那点别扭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慢慢地,我和小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虽然比我大两岁,但特别照顾我。每天放学后,我们一起放牛、摘野菜、钓小鱼。
小强还教我用树枝做弹弓,我们经常去村后的小树林打麻雀,不过基本都是打空就是了。娘知道后,不但没批评我们,反而变着法给我们做好吃的。
王师傅看到儿子一天天开朗起来,也比刚来时话多了。他告诉我们,小强的娘是因为一场重病走的,当时他们家把能借的钱都借遍了,可还是没能留住人。
说这些的时候,王师傅的眼里总是噙着泪,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坚韧。
娘常给王师傅缝补衣服,看到他的工作服破了,总是主动拿针线帮他缝好。
王师傅不好意思,说啥都要给钱,娘却说:“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就这样,王师傅父子在我们家住了下来,日子久了,我们真成了一家人。
村里人起初对王师傅还有些戒备,觉得外乡人不太靠谱。但看到他干活认真,待人和气,态度也渐渐改变了。王婶有次还特意来我家说:“你们家这个王师傅,是个实在人啊!”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我家的新房子像春笋一样,一天天拔高、长大。王师傅手艺果然了得,从打地基到砌墙,每一道工序都严谨认真。他总说:“盖房子就跟救命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石料贩子,价格比镇上便宜不少。爹动心了,可王师傅坚决不用。他指着那些石料说:“张大哥,你看这石头表面上光滑,可里头都是裂纹,用这个打地基,房子肯定会出问题。”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石料贩子是个骗子,好几家用了他的石料,房子都出现了裂缝。
王师傅不仅自己干活认真,还把帮工的几个小伙子管理得服服帖帖。他说话和气,但原则性特别强。
有次,一个帮工偷懒,把沙子和水泥配比放得不准,被王师傅发现了。他二话不说,让那人把整整一缸砂浆全倒了重新和。虽然浪费了些材料,但这一招立下了规矩,后面再没人敢偷工减料。
小强也跟着忙里忙外,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他总是起得比谁都早,把工地上的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娘看他瘦小的身板,心疼得不得了,总是变着花样给他补身子。不知不觉间,小强的脸色红润了,连个子也蹿高了不少。
四月的一天,我放学回家,远远就听见工地上传来欢快的说笑声。原来是新房子的主体已经完工了!
那天,娘特意杀了只鸡,炖了一大锅鸡汤,还和了两盆饺子。王师傅想拒绝这顿庆功宴,说还不到时候,可架不住大家的热情。
吃饭的时候,村里的邻居们都来帮忙。王婶夸赞道:“这房子盖得可真好,比隔壁李家的还气派!”老张头坐在院子里,眯着眼打量新房子,连连点头:“这砌墙的活,比城里的瓦匠都强!”
晚上,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传来蛐蛐的叫声,心里美滋滋的。新房子就快完工了,小强也要搬走了,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想到他们父子俩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又觉得特别高兴。
我翻身看向小强的床铺,发现他还没睡,正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我问他在想什么,他轻声说:“小文,等房子盖好了,我和爹就要走了。”
我赶紧说:“你们可以留下来啊,村里现在都喜欢你们。”小强笑了笑,没说话,但我知道,他是在担心以后的日子。
03
五月初,我家的新房子终于完工了。房子是青砖大瓦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爹特意从镇上买来红漆,在大门上刷了“福”字,看着就喜气。乔迁那天,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热闹非凡。
王师傅说要走了,因为镇上还接了别的活。临走那天早上,他来我家说要和爹娘道别。娘正在院子里忙活,听说王师傅要走,连忙让他进屋喝口水。
王师傅看起来有点局促,在厨房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才说:“张家嫂子,我自己去打水喝就行。”
娘催他:“去吧去吧,水缸里有凉开水。”等王师傅走后没多久,娘去厨房准备做午饭,突然“哎呀”一声。我正在院子里玩耍,听见喊声赶紧跑进去:“娘,咋了?”
只见娘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沓钱,整整一百块!那可不是小数目,够买好几头羊了。娘说这钱是在水缸下面压着的,一看就知道是王师傅放的。
“赶紧的,叫你爹去追王师傅!”娘急得直跺脚。爹闻声赶来,一听说这事,立马骑上自行车就往村口追。王师傅走得不快,在村口不远就被追上了。
“王师傅,你这是什么意思?”爹拦住他,把钱递过去。王师傅却后退了一步,脸涨得通红:“张大哥,这钱你们得收下。这些日子,你们不光给我活干,还把我们父子当亲人一样照顾。小强在你们家住了这么久,长胖了不说,连个子都高了一截。这份恩情,我得好好谢谢。”
原来王师傅这段时间在镇上接了不少活,手艺得到认可,收入也不错。他一直记挂着我们家的照顾,就留了一百块钱表示感谢。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开销了。
爹听了王师傅的解释,却坚决不肯收钱:“你这是瞧不起我们家吗?帮你是应该的,你把钱拿回去。要是不拿回去,以后就别来我们家了!”
王师傅急了:“张大哥,你这话说得太重了。我这不是瞧不起,是真心感谢。这钱我是靠着你们介绍的活儿挣来的,也算是你们的功劳。再说了,小强在你们家吃了住了这么久......”
爹打断他的话:“什么你们家我们家的,都是一家人!你要真想报答,以后有空就常回来看看。小文和小强处得那么好,让孩子们多来往才是正经。”
王师傅听了这话,眼圈红了。他愣了半天,才郑重地把钱收了回去:“那......那我就记下这份情。”说着,他深深鞠了一躬。爹赶紧把他扶起来:“别整这些虚的,路上慢点走,有空就回来。”
这件事过后,王师傅的确经常回来。每次来都会给我带些小玩意儿,给娘带些镇上的针线布料。
小强放假也总往我们家跑,我们的友情一直保持着。王师傅的手艺也越来越好,在周边地区渐渐有了名气,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娘常说:“帮人就是帮自己。”这话我原来不太明白,现在想想,做善事的人,心里自然会充满阳光。我家的新房子是王师傅盖的,可更重要的是,这房子里充满了人情味儿。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发现娘还是和以前一样,隔三差五就给村里的老人送些自家种的菜。
新盖的房子已经住了几十年,原本崭新的青砖也沾染了岁月的痕迹,可娘说这房子住着特别踏实,因为是好人盖的。
村里人都说我娘是个热心肠,可娘总说她其实很自私,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很开心。每每说起这些,娘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知道,这笑容里藏着她最朴实的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家的房子见证了太多温暖的故事。就像那年王师傅在水缸下面放的那一百块钱,虽然最后还是还给了他,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这些年来,每当我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总会想起娘的话:好人会有好报,但帮助别人本身就是最好的报酬。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