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明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工作重要,家就不重要了吗?你今天敢出这个门,就别再叫我妈!”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我为了担负起这个家,常年在外地工作,不怎么回家。

今年我好不容易回家过年,父母高兴坏了,拉着我这个儿子到处跟人炫耀。

可过完了年,我打算返程回去上班的前天晚上,母亲却突然哭着求我别走。



01

“今年回家过年吗?”

这句话父母每次过年都问,每次我都答应,却总是因为工作忙碌和距离的遥远,未能兑现承诺。

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我离家已经好多年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和他们通过电话,听着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叮嘱,我心里充满了愧疚。

“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母亲的话总是简单,却藏着深深的期盼,每当我听到这句话,内心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



尽管母亲从未直接抱怨过我不能回家,但我知道她的失望,父亲也是一样,但他从不多言。

过去的这些年,我总是在忙碌中度过,工作压力大,外地的任务连着一个接一个,我的春节几乎都在外地度过。

每次跟父母说我因为工作回不去,他们都会平静的说“你忙你的就行,不用担心我们,别累着。”



但我心里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么期盼我能回家。

今年因为一些工作的调整,我得到了一个长假,今年终于能如愿以偿的回家过年。

我兴奋地买好机票,准备踏上那条通往家乡的路。

我对电话那头的母亲说:“这次我真的回去了,打算在家待几天。”



听到这句话,电话那头的母亲安静了一会儿,声音里多了一丝温柔:“那就好,回来就好。”

挂了电话,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能在春节和父母团聚,弥补那些年错过的空白。

我已经开始想象回家后的情景:母亲会为我准备丰盛的饭菜,我会和他们一起围坐在温暖的炕桌旁,聊聊这一年的变化,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那久违的团圆。



可是我从未想过,回家这几天,会变成一段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回家的那天,我一下车,母亲就迎了上来。

她脸上挂着笑,手里提着一袋水果,她拉着我的手,拍了拍我的胳膊,说:“瘦了,工作太累了吧?”



父亲跟在后面,嘴里念叨着:“行李呢?怎么就这么点东西?”

话虽少,但手已经接过我肩上的包,往车里塞。

回到家,母亲立刻进厨房,锅碗瓢盆的声音没停过,不一会儿,饭菜的香味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桌上很快便摆了满满一桌子菜,母亲边往我碗里夹菜,边说:“多吃点,城里忙着,哪有时间吃这些。”



父亲在旁边不说话,默默给我倒了杯酒,碰了碰杯,抿了一口。

吃过饭,母亲拿出早就给我准备好的新衣服,非让我试一试,说是年前特意去镇上的商场买的,“你看看合不合身,不合身明天咱们去换。”

她站在一旁看着我穿上,点着头笑着说:“正好,合适。”

父亲拿着遥控器,换着频道,时不时瞥我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晚上,母亲端着洗好的水果坐在我旁边,一边剥橙子,一边问我工作的事情,问得细致,连公司的名字、领导的脾气都要了解清楚。

父亲坐在一旁,不时插一句:“别光顾着工作,身体要紧。”

母亲听了,跟着点头附和,说:“就是,你看你这黑眼圈,别熬夜了。”

我笑着敷衍了几句,他们却还在继续嘱咐,似乎永远也说不完。



第二天一早,母亲一大早就起来做早餐,蒸了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花卷,还煎了鸡蛋,摆在桌上等我起来。

父亲坐在门口,手里拿着小刀削着苹果,一见我出来,就把削好的苹果递过来,说:“等会就不好吃了。”

母亲带我去看了村里的几个邻居,见到人就介绍:“这是我家儿子,工作忙,难得回来一趟。”



每个人都笑着夸我,母亲站在旁边,脸上一直挂着笑,父亲没说什么,但跟在后面,脸上的表情也明显放松了很多。

几天的相处里,母亲总是围着我转,问这问那,生怕我少吃一口、少穿一件,父亲话不多,但每次吃饭时,总是把我喜欢的菜推到我面前。

年初七晚上,我坐在客厅看着手机,身旁放着准备好的行李,母亲从厨房走出来,看了我一眼,说:“明天真的要走?”



我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她站在那里,沉默了几秒,转身回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房间里传来了细微的抽泣声,我放下手机,走到门口,推开门,母亲坐在床边,双手捂着脸,肩膀不停地抖动。

听到门响,她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声音哽咽:“别走了,行吗?多待几天,好不好?”



她的声音越来越大,话还没说完,已经哭得说不出话。

我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母亲伸手拉住我,继续哭着说:“你每年都说回来,可每次都没回来,这次好不容易回来了,还没待几天你就要走,家里又空了。”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话断断续续,“就多陪我几天,哪怕一天也好。”

我试图劝她:“妈,工作忙,回去晚了不太好。”



话刚说完,母亲猛地摇头,哭得更厉害:“工作重要,家就不重要了吗?你今天敢出这个门,就别再叫我妈!你年年都这样,我也不说,可是我现在真的受不了了。”

她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哭声越来越大,声音嘶哑:“别走,求你了,别走。”

父亲站在门外,听着屋里的动静,没有进来,只是站在那里,没出声。



02

母亲的哭声回荡在房间里,没有停下,我被她紧紧抓着,动也动不了,只能低头看着她不停地掉泪,任由她把这些年积攒的情绪全都释放出来。

“我就这一个儿子,你走了,我怎么办?”母亲抬头看着我,眼睛红肿,声音沙哑,她的手一直抓着我的胳膊,仿佛一松手我就会消失,她再一次重复:“别走,陪陪我,好不好?”

我站在那里,什么话也说不出口,只能任由她抓着我,听着她一遍遍的请求,感受她无助的哭泣。



母亲的手还抓着我的胳膊,哭声渐渐低了下来,但眼泪还在流,她抬起头,盯着我,声音沙哑:“这些年,我和你爸守着这个家,天一黑就关门,屋里安静得连呼吸都能听见。”

她停顿了一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继续说道,“你不在的时候,我和你爸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整天饭也懒得做,电视也不开,就在屋里坐着。”

她松开手,转身坐到床边,背对着我,声音却变得更清晰:“我不是不懂你工作忙,可你一年回来几天?每次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走了。”



母亲站起身,转过来面对我,眼睛红肿得厉害:“你还年轻,有工作,有前途,可我和你爸呢?一天比一天老,总有一天,我们也撑不动了,”她顿了顿,咬了咬嘴唇,低声说:“我怕等到你真有时间了,我们也陪不了你了。”

父亲这时走进了房间,站在门口,没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然后走到母亲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母亲擦了擦眼泪,声音还是哽咽:“我不想拦着你工作,可你能不能这次,别这么早走?哪怕多陪两天,哪怕一天也行。”



她说完这话,低下头,不再看我,只是静静地站着,房间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母亲偶尔抽泣的声音。

我站在那里,看着母亲和父亲,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喉咙像被堵住了一样。

母亲抬起头,眼里还挂着泪:“你就告诉我,能不能留下?”

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等待我的回答。



我拿出手机,打开订票软件,把已经订好的返程车票退掉。

母亲看到我的动作,愣了一下,随后坐回床边,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父亲站在一旁,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次不走了?”母亲放下手,抬头问,我点了点头,她看着我,嘴唇动了动,没再说什么,只是转身去厨房,开始忙活晚饭。



父亲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声音开得很小,偶尔瞥我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晚上吃饭时,母亲把我喜欢的菜又端上桌,夹了一筷子放在我碗里,说:“多吃点,留下来就好。”

父亲给我倒了杯酒,举起杯子,轻轻碰了碰,说:“在家多待几天,工作以后再说。”

我低头吃饭,母亲不停往我碗里夹菜,嘴里念叨着:“在家好好休息,别想着工作。”



饭后,母亲坐在我旁边,拿出一些老照片,一张张递给我看,说着小时候的趣事,父亲坐在一旁,偶尔插几句话。

母亲听了,笑着补充,家里充满了谈话声,母亲时不时抬头看我,脸上的笑容没有停过。

第二天吃饭时,她问我:“今天咱们去镇上转转,顺便看看你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父亲放下碗筷,点头附和:“走走也好,家里闷得慌。”



这一天,母亲带我去了许多地方,见了不少老邻居,每个人都说:“你儿子总算回来了。”

母亲笑着应着,眼睛里透着光,父亲跟在我们身后,偶尔插话,更多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

晚上回到家,母亲做了一桌子菜,一边吃一边说:“这才像个年。”

父亲举起酒杯,说:“以后每年都回来,家里才热闹。”



我点了点头,母亲笑着看着我,手里的筷子没停,继续往我碗里夹菜。

这几天,母亲和父亲的脸上一直带着笑,母亲的话也比平时多了很多,总是围着我转,问这问那。

父亲虽然不多言,但每天都会找我聊天,谈家里的事情,谈村里的变化。



在家多待的这几天,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做菜,父亲每天都会找机会和我下棋、聊天,家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母亲的笑声在屋里回荡,父亲也比平时话多了不少,饭桌上,母亲总是说:“你能多陪我们几天,真是太好了。”

母亲和父亲的脸上多了久违的笑容,家里也重新充满了生气。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