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兰,今年64岁,出生在北方一个小村庄。
年轻时家里穷,没念过几天书,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
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隔壁村的王建国。
建国是个老实人,和我一样,没什么文化,但勤快肯干。
我们结婚后一直在村里务农,种地养家,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也算安稳。
我们有一个儿子,叫王强。
王强是我和建国的骄傲,他从小就争气,学习好,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在南方的一座大城市找了工作,还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相比村里那些同龄人,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儿子有出息,儿媳也懂事,孙子乖巧可爱。
按理说,我这把年纪,应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可偏偏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这几年,我和建国靠着退休金和攒下的存款,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建国以前在村里的粮站工作,后来粮站改制,他提前退休,每月能拿到4000多的退休金。
我年轻时在镇上的供销社干过几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有一份微薄的退休金,每月1500元。
再加上我们一直勤俭节约,手里攒了60多万存款,这在村里已经算很宽裕了。
可今年大年初二,儿子王强问起我们存款的事时,老伴建国却说:“我们手里也就10万块。”当时我愣了一下,心里咯噔一声。
为什么明明有60万,他却只说10万?
这件事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但碍于儿媳在场,我没多问。
直到后来,我们在儿子家过年的这几天,发生的一些事让我渐渐明白了老伴的用意。
初三那天,王强带我们去附近的商场买衣服。一路上,他开车,我坐在副驾驶,建国和儿媳陪着孙子坐在后排。王强一边开车一边跟我聊天:“妈,你们平时在村里生活,花销也不大吧?退休金够用吗?”
我点点头,说:“够用,平时也没什么大花销,就是买点菜、交点水电费。你爸身体不好,有时候去镇上拿点药,花不了多少。”
王强笑了笑,又问:“那你们手里还有多少存款?我听说村里人喜欢存钱,也不乱花。”
我正要开口,建国抢先说:“我们手里也没多少钱,平时省吃俭用,攒了点,大概10万左右吧。”
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不舒服了,明明有60万,为什么要说只有10万?可当着儿子的面,我不好反驳,只能沉默。
到了商场,儿媳拉着我去选衣服,嘴里不停地说:“妈,这次来城里过年,就该好好打扮打扮,换几件像样的衣服。”我心里明白,她是好意,但看到那些动辄上千元的衣服,我还是有些舍不得。
挑来挑去,我只选了一件打折的羊毛衫,标价399元。
儿媳看着直摇头,说:“妈,这衣服太普通了,您穿这个不好看。”可我坚持要买,她也没再多说。
回家的路上,王强突然说:“妈,爸,最近我们手头有点紧,年前买了车,又交了房贷,孩子上学还要花钱,您看能不能先借我们一点?”这话一出口,我心里顿时明白了建国的用意。
他之所以说只有10万存款,就是怕王强开口借钱。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两年前,王强买房时,问我们借了20万,说好两年内还,可后来一直没提。我和建国也没催,想着儿子日子过得不容易,就算不还也无所谓。可这次他又开口,我心里不免有些复杂。
建国沉默了一会儿,说:“强子,不是爸不帮你,这几年我们也有点难处。村里修路,家里出了不少钱,再加上你妈身体不好,经常得去医院。这次真是帮不上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王强皱了皱眉,没再说话。回到家后,他把儿媳拉进房间,不知道在里面说些什么。我和建国坐在客厅里,气氛有些尴尬。我低声问建国:“刚才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实话?我们手里明明有钱,帮衬一下也没什么。”
建国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我不想帮?可你仔细想想,他这几年问我们借了多少钱?房子、车子、孩子上学,每次开口都理直气壮,可还过一分吗?我们辛辛苦苦攒下的这些钱,是我们养老的底气,要是都给了他,将来我们怎么办?再说了,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紧一点也是好事,省得总想着依赖我们。”
听了建国的话,我心里百感交集。一方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可我又心疼儿子。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么舍得看他受苦呢?
接下来的几天,儿媳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甚至连孙子也不太和我们亲近了。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初五晚上,建国突然对我说:“桂兰,咱们明天回去吧,年也过得差不多了,别在这儿添麻烦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明明是儿子家,为什么会让我们觉得像是“添麻烦”呢?可仔细一想,这些年我们对儿子的付出虽多,但真正的亲情似乎越来越淡了。也许是他忙,也许是我们老了,很多事情都不再像从前那样单纯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回村。临走时,儿媳勉强笑着送我们到楼下,王强却没出现。我知道,他可能还在生气。上车前,孙子抱着我喊了一声“奶奶”,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回到家后,我和建国坐在炕头上聊了很久。我问他:“建国,你说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强子现在压力这么大,我们帮他一把又能怎么样呢?”
建国点了根烟,抽了两口,说:“桂兰,你别总是心软。我们这一辈子,省吃俭用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老了能有个依靠?可你看看强子,他是真的能成为我们的依靠吗?你给了他10万,他还会问你要20万,永远填不满这个坑。咱们得留点底气,别把自己逼到没路走的地步。”
听了这话,我沉默了很久。是啊,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付出,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或许,我们真的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这个年过得有些沉重,但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亲情是重要的,但也需要有界限。我们可以帮助儿子,但不能毫无底线地付出。60万存款,是我们辛苦一辈子的积蓄,也是我们晚年的依靠。
我不希望有一天,自己因为一时的心软,而让建国和我陷入困境。
或许,有些话我们不说,儿子不会明白;但有些事,我们不做,自己会后悔。亲情需要用心维系,但也需要理性面对。这是我和建国这一辈子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