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傅曾经算过,大S过不了50岁的命关。

大S自己也听过这样的说法,她之前有好几次在综艺节目里说过“有人给她算过命,说她吹不满50根蜡烛”。

大S似乎接受了命运的暗示,就真的沿着这条命运线走下去了。





人的命运真的是注定的,根据一些术数的方法可以算出来的吗?

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1、命运确实有一个初始的固定剧本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拿着一个剧本来的,所以通过一些玄学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命运,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准。

当然我们不应该抱有宿命论的想法,推算命运的意义,在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了解自己人生的高点和低点,知道自己适合从事的行业,适合去往的方位等等,以做到趋吉避凶,在原本命运设置的基础上能过得更好。

但要知道,命运是只是你出生时拿到的初始剧本,活着的目标,就是希望能跳出这个初始剧本的局限,再跳得高一些。如果等到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跟来的时候相比,灵魂的层次没有提升一分一毫,那不就是白活了吗?

所以很是认同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信条:“人们在磨练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2、改命的唯一方法,就是修心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命能够算得准?是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习气难改,如果不改变性格习气,也就难以改变命运。所以普通人得命算得准,真修行人的命算不准。

命运是可以改的,唯有通过修心来改。花钱找个大师或是通过烧香拜神等外在形式,是不可能改命的。

改命的方法,都写在了《了凡四训》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利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想要改命,就要像农夫一样,在自己的心田辛勤耕耘。健康、寿命、财富等福报都是耕耘出来的。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先是遇到了一位“神算子”孔先生,他将袁了凡何时能考取功名,官能做到多大,何时寿终正寝都说得明明白白。

当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孔先生说的完全重合,袁了凡想到自己一生没有子嗣,53岁就要离开人世,顿时就丧失了斗志,开始“摆烂”。

后来,袁了凡遇到了得道高僧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先是让他反省从前的所作所为,对他说:“你自己揣度一下,你应该考中科第吗?你应该生儿育女吗?”

袁了凡思忖良久,终于明白,自己有很多坏习惯,却想着靠侥幸,在人间获得理想的命运。

云谷禅师于是说,既然你面对、承认了,那就好好改吧,“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在云谷禅师的指导下,袁了凡开始行善积福,保养精神,培养和气慈爱的品质,终于破掉了孔先生对他命运的断言,活到了69岁,且官运亨通,儿孙满堂。

改命的道理说来并不复杂,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每个个体的命运,都要受到国家、社会、时局等大环境的限制,还要受到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等小环境的限制,在这些限制之下,个人的努力拼搏变得格外珍贵。

3、修心,要从每一个起心动念开始

我们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只要多做好事就能改命,要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

如果行善积德只是为了发财,为了求姻缘,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命运,这个发心是不对的。如果做了很多好事,却还是一味向外求,改不了“利己”的心性,就还是跳不出命运的预设。

就像日剧《重启人生》中,女主角在第二轮人生中“积功德”,仅仅是为了下辈子等投生为人类,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要投生为动物。当她意识到要救朋友,以此为目标活她的最后一轮人生,完全忘记了投生为人的私欲,才终于收获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重启人生》剧照)


佛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路遇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他很想供养佛陀,但是自己什么都没有,只能抓了一把泥沙佛陀钵盂中进行供养。佛陀却说,以这个供养的功德,这个小孩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一代圣君——阿育王。

如果发心是贪婪和恐惧,就算花很多钱去做功德,可能也是无效的。

但毕竟,我们都是凡人,如果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去强行做“圣人”,也是不行的,如果我们的内在伤痛没有被疗愈,自身觉得匮乏,力量就会流失。

不如先发一个愿:希望通过每天的自我滋养和疗愈,不断长出力量,先照顾好自己,再照亮别人,服务众生。


(绘画/摄影:孙琬童)


如果你曾经推算过命运,不要被那些说法所左右,就算是“神算子”为你推算的,也只不过是你未来的可能性之一,而不是你命运的必然走向。

你当下的每一次起心动念,都在影响着未来。

所以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才是人生中最值得关注的时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