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2025年2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不邀请俄罗斯参加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80周年仪式是“一件可耻的事”。
日前,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80周年的纪念仪式在波兰举行。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比起俄罗斯未受邀请,更离谱的是泽连斯基出席活动。2023年9月,泽连斯基带着一位前德国党卫军士兵雅罗斯拉夫·洪卡到加拿大议会出席活动,加拿大议会全体为洪卡鼓掌,称他是“与俄罗斯人作战的老兵”。后来发现,此人曾在党卫军服役。加拿大议会脸碎了一地。
一、苏军解放奥斯维辛!
奥斯威辛集中营,更准确的名字是奥斯威辛集中与灭绝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营和灭绝营,位于波兰南部、全国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镇奥斯威辛。1940年4月27日开始建造。1942年1月20日,万湖会议通过“最终解决方案”,透过灭绝营实行有系统的犹太人大屠杀行动,最终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被杀。
1945年1月27日清晨,波兰南部零下20度的寒风中,苏联红军第322步兵师工兵连长格里戈里·叶利谢耶夫用炸药炸开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东侧的铁丝网。
随军摄影师列昂尼德·伯戈洛夫的镜头记录下这样的画面:
裹着厚重棉衣的红军士兵跪在地上,将随身携带的黑面包掰碎喂给蜷缩在雪地里的幸存者,而远处的焚尸炉烟囱仍在冒出缕缕青烟。
时任第322师参谋长的伊万·克拉夫佐夫中校在1972年口述档案中回忆:“焚尸炉的砖块还是温热的,德国人逃跑前试图炸毁毒气室,但只破坏了部分管道。我们在B-2区发现7600名幸存者,其中512人已经无法站立。”
二、犹太资本篡改历史!
冷战开始后,西方国家一直竭力淡化苏联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中的卓越贡献,只不过强大至极的苏联屹立不倒。
1991年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并未放弃灭亡俄罗斯的战略意图,于是北约开始东扩。基于维护本方正义形象和争夺话语权的需要,西方国家开始将解放奥斯维辛的功劳从苏军转移到美军头上。
2020年1月27日,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发文称纪念奥斯维辛,恬不知耻的宣称是美军解放该地,也被网民指出错误,被迫发布了新的更正声明推文。
同一天,德国明镜周刊发表推特说是美军解放奥斯维辛,之后被德国民众指出错误,随后编辑部道歉。”
至此,这场有意通过宣传修改人类集体记忆的隐秘战争,撕下了所有伪装。
事实上,如何定义奥斯维辛的历史,事关西方国家民众对俄罗斯的观感,舆论战的较量最终一定会反馈到军事冲突之中。
西方持续篡改奥斯威辛历史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图抹去苏联军的二战贡献,背后的主要推手是纽约“世界犹太人大会”的 创办者罗纳德·劳德。
正是犹太资本主导,把当年的解放者由苏军篡改成美军。如此忘恩负义不知羞耻,也让世界领教了犹太人的薄情寡义。
三、犹太资本与政治集团的合谋
犹太资本通过掌控的“世界犹太人大会”,已经在三大领域展开系统性叙事改造。
第一个改造手段是,通过注资2.3亿美元建设奥斯维辛国际教育中心,将“解放者叙事”这部分内容压缩为总展线的3%(约27米)。
在随后的“自由的代价”展区,展览方将苏联红军的照片与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燃烧的坦克并置。展板介绍文字写着:“从纳粹铁蹄下获得自由的东欧,很快被新的极权阴影笼罩。”
第二个改造手段是,2018年出版的《大屠杀教学指南》中,“极权主义”这个特指苏联的名词出现多达47次,刻意营造从“德国纳粹暴政到苏联压迫”的叙事脉络。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试点推广的虚拟场景教学系统中,学生扫描苏联军服会弹出“古拉格死亡人数统计”,如果扫描美军装备则显示“马歇尔计划援助数据”。
第三个改造手段是,通过向美国媒体定向注资,将“谁解放了奥斯维辛”的讨论偷换为“解放是否带来真正自由”的哲学陷阱。
2021年9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雷特·斯蒂芬斯发文称:“苏联士兵用刺刀解放奥斯维辛,却用意识形态囚禁了整个东欧。”
不要低估这些信息对全球受众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洗脑攻势,很多人或许就因为一张照片一句话就在脑子里植入了对苏联红军的厌恶和仇恨心理,后续结果就是同样仇视俄罗斯!
四、刻意模糊的解放者!
在波兰克拉科夫国家档案馆第7569号卷宗第43页,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作战日志清晰标注:“1945年1月27日10时15分,第100步兵师占领奥斯维辛火车站;11时07分,第322师工兵连突破主营区防线。”
在这里,波兰有意用乌克兰军队取代了苏联红军。为何如此操作不言而喻。
位于美国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在2019年推出的“解放之路”虚拟实境项目中,苏联红军战士的面部被刻意虚化为灰白色轮廓。
在展厅中央直径12米的环形巨幕上,通过数字技术修复的美军解放达豪集中营的影像,每天循环播放117分钟。
这种视觉叙事的诡计,与好莱坞《血战钢锯岭》(2016)中虚构的美军太平洋战场独撑大局的镜头语言形成联动。
值得警惕的是,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2020年度报告显示,他们关于二战历史的教育项目覆盖全美83%的中学,但是涉及东线战场的内容仅占课程总量的6.2%。
在美国眼里,东方仿佛不算平等的世界。但事实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比起欧洲战场要更惨烈,更值得记录。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美国一直对太平洋对岸觊觎不已。
在TikTok平台,#AuschwitzLiberation标签下播放量最高的前50个视频中,有32个将解放者标注为“盟军”(淡化苏联红军),其中17个直接使用美剧《兄弟连》剧集片段拼接虚构场景。
在维基百科“东线战场”词条的编辑战中,来自北美IP的修改量是俄罗斯的23倍,仅2021年就爆发47次“朱可夫元帅条目保卫战”。
柏林自由大学2023年新生入学测试中,19%的学生将朱可夫元帅指认为“纳粹将领”,7%认为奥斯维辛是“美军登陆欧洲后解放的首个集中营”。
令人震惊的是,OpenAI的GPT-4模型在回答“奥斯维辛解放者”问题时,会先检索《华盛顿邮报》《卫报》等西方媒体数据库,导致其初期版本答案错误率高达41%。
五、永远不再!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欧热衷于消解苏联二战的贡献,认为只不过是文字游戏。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否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文件奠定的战后秩序。
如今,二战时的法西斯阵营德日意都成为美英控制下的盟友。为了凝聚力量一致向东,篡改历史就成为美英阵营的政治需要。
如果苏联红军作为解放者的身份都被篡改,如果中国人民在东方主战场的14年抗战的卓越贡献都被无视,《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将荡然无存。
为了避免奥斯威辛集中营这样的历史悲剧,奉劝犹太资本尊重历史,让“Never again”(永远不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关注汉唐智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