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在日本因流感不幸猝逝的消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海外许多国家的医疗条件并非如他们所宣传的那般完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医疗水平高超,欧洲和日本亦是如此。甚至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推出了所谓的“医疗旅游”,专程带领游客赴美、日、欧等地,享受一边度假一边体检的待遇。他们声称,这些国家的医疗技术极为先进。
然而,大S的悲剧揭示了事实的另一面。作为一位知名人士,她不缺财富,全家在日本也拥有充分的资源,却因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甲型流感并发症,数日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离世。这无疑是一大遗憾,但也让我们意识到,日本的医疗体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
许多旅日华人反映,要想在日本的大医院接受治疗并非易事。原因在于,他们实行所谓的“分级医疗”制度,即患者必须先在家门口的小医院就诊。只有当小医院认为病情严重,无法治疗时,才会开具介绍信,转诊到大医院。没有这份介绍信,大医院是不会接收患者的。
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状况截然不同。优质的大医院、中心医院、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因为民众普遍认为,患病时应首选大医院。而在日本,大医院却门可罗雀。这种表面现象背后,是因为患者往往难以进入大医院。
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医院总是过度医疗。医生并非神明,他们需要通过数据和检查结果来判断病情。体温升高这一症状就有数十种可能,医生不可能立刻确诊。因此,有时候医院的检查项目是必要的。
大S的不幸离世也提醒我们,若计划海外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医疗环境,务必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慢性病、基础病及过往病史告知医生。医生需要这些信息来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救治。否则,就有可能在黄金救治时间内错失治疗机会,像大S一样,即使在看似医疗条件优越的日本,也可能因一场小病而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