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在春节通常会收到一些慰问金,尤其是重点优抚对象,慰问金的标准往往较高。那么,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春节慰问,究竟多少标准才算合适呢?


战友们在春节前夕,一般收到慰问金的战友,常常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战友群发布自己收到慰问金的消息。我留意到一些战友公布的收到慰问金的情况,少的有 100 元,多的有 200 元、500 元、600 元、1000 元、1200 元等,不尽相同。

究竟这个标准定为多少合适?实际上,这得看各地的情况。各个地方在发放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元旦春节慰问金时,都会发布一个正式通知,网上都能查到。


比如上海,早在 12 月份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元旦春节慰问的通知。上海市 2025 年元旦春节的慰问标准中,重点优抚对象每人 1200 元,其他优抚对象每人 1000 元,家庭按人口计算,一人一户 700 元,每多一人增加 100 元,这是非常具体且便于执行的标准。

然而,慰问金标准的确定并非易事。首先,要考虑经济实力的差异,各地经济状况不同,标准难以一概而论。其次,要依据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比如上海,重点优抚对象的慰问金相对较多,普通优抚对象则相对较少,分类设定是合理的。


总体而言,社会的认同度至关重要。一个地方出台的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慰问标准,过高可能引发其他群体的不解,过低又可能让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不满,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平衡。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相对来说,一方面要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有持续的增长。比如天津,每年八一给退役军人发放的慰问金,从以前的 100 元到后来的 200 元等。包括国家给优抚对象的补助金,也是逐年增长,虽然涨幅每年不同,但一直在涨。

在制定慰问金的慰问标准时,确实要注意尽量避免区别对待,以免引发大家的不理解。比如一些战友同年当兵,在同一地方服役,当兵三年或五年退伍回来,由于生活在不同地方,年底的慰问金却不一样,有的甚至没有慰问金。


战友之间一交流,这种地区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战友心态不稳。有些地方只有几百元,有些地方则上千元,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慰问金。这一现象的确客观存在,但我们也要正确看待。

所以,我认为对于春节慰问金,国家还是要有统筹,特别是以省级为单位,明确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是有必要的。当然,我们对于春节慰问金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它属于慰问性质的经费,就是一个红包,与每月发放的定期抚恤补助金不同。抚恤补助金按月发放,而慰问金在八一、春节等节日进行慰问。

所以,除了春节慰问,对于有需求的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尤其是重点优抚对象,要在可持续性的长期保障方面下功夫。不管慰问金标准高低,能有相对稳定的补助更为重要,要将短期慰问和长期保障相结合。特别是各个地方,无论是慰问金还是补助金,资金的投入保障都要有持续性,还可以吸引一些社会力量参与。

总之,回到最初的问题,究竟多少标准合适,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字,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及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客观需求。我觉得上海这个标准,作为东部的直辖市,能有千元以上的春节慰问金,已经相当不错了。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西藏正营职复员战友供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