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到,要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在高水平贸易自由制度、高水平投资便利制度、高水平数据流动制度、高标准“边境后”管理制度上加力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此刻,山东正围绕“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正在不断涌现,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助力企业“出海”提速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一项针对整车出口的改革试点,为企业在国际市场大步迈进提供了新的机遇。
“改革前,我们的整车出口手续复杂,出区时间长,影响交付效率。改革后,申报流程简化,出区速度大幅提升。现在我们的整车出口规模提升了约 15%,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更快地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赢得更多海外订单 。” 中国重汽销售部副总经理王峰介绍。
过去,整车出口面临出区难、流程繁琐等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整车出口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整车出口申报要素、报关出区方式和卡口验放流程,有力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外向型发展,也为国内其他整车出口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威海自贸片区,出口腌渍菜 “批次检验(检疫)” 改革试点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威海索玛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腌渍菜出口业务,以往每一批出口货物命中查验时,都需等待海关现场检验后才能放行,影响出口效率。威海海关推行的 “批次检验(检疫)” 改革,将海关现场检查锚定在 “批次查检单元”,而非每一批出口货物。
“现在我们只需要通过‘单一窗口’系统完成‘批次查检单元’申报,就可以享受便利化服务。比如,我们最近一批出口泡菜,首批检查完成后,同一批次内其他货物出口无需再实施现场检查,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能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 索玛食品生产部负责人赵强介绍,改革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威海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复制推广成效显著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洪光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总结形成了五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有221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2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推广,5项“最佳实践案例”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推广,各类创新成果数量在同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
新一批38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数字经济、政府管理创新、边境后规则开放等领域。
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领域,威海市 “先放后检” 等便利措施落地见效,威海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减为 16.34 小时、1.29 小时,稳居全省前列;泰安市全面推广备案单证无纸化,使用税务机关购买单证备案无纸化软件服务进行单证备案的出口企业达 400 余户,占全部有退税申报企业户数的 63%,办理退(免)税额占全市退(免)税额的 86% ,退税效率进一步提升。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济南市学习借鉴 “云端研发” 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2024 年以来已组织线上和线下培训 38 场,近 3000 名企业代表参加;烟台市聚焦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 等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 32 座,打造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 46 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22 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综合保税区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综合保税区是山东省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试验田。近期,山东各大综合保税区传来喜讯,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综合保税区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闲置仓库被成功改造为跨境集货中心,成为山东区域日韩跨境包裹量最大的集货中心。京东综合仓和菜鸟中心仓的相继运营,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跨境电商处理能力。据悉,2024年烟台黄渤海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占烟台市总额50%以上。
在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一场物流效率的变革正在发生。这里创新推出 “保税原油混兑调和” 监管模式,打破传统监管限制,实现原油混兑调和业务的高效开展。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新模式下,我们的原油混兑业务周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每年能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 500 万元,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推行“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将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4小时以内。
潍坊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表现抢眼,居全国171家综保区第6位、全省14家综保区第1位,连续五年获评A类。202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达到770.4亿元,以不到全市1/1000的土地贡献了近1/4的进出口总量。潍坊综合保税区在业态创新、产业集聚、开放能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上合示范区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上合示范区,以往,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从上合国际枢纽港出发,必须要等到货物从新疆霍尔果斯离境、报关单结关之后,才能申报出口退税。去年12月,上合国际枢纽港获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后,企业在上合国际枢纽港报关放行后就能立即申报退税,大约可以提前15天获得退税资金。
2025年,上合示范区在过去一年的显著成就基础上,迎来了新的一年发展蓝图规划。据统计,2024年,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累计完成额再创新高,达到约23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合示范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中欧班列为例,自上合示范区开行的山东中欧班列在2024年首次突破千列大关,全年发运量同比增长超过预期,为上合组织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此外,上合国际枢纽港汽车交易中心的启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新三样”(电动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商品的快速出海,二手车出口累计突破1.5亿元,展现了示范区在现代贸易领域的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合示范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示范区累计推出30项制度创新案例,涉及经贸、金融、交通、法治、科技、人才、文旅、数字等众多领域。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模式引领,也为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